
新建的白石天河大橋
新建新村有魅力
首批規劃建設的30個中心村,類型多樣,有新建的,有整治改造的,廬城鎮羅埠新村就是全縣新建型中的典型代表。該村位于羅埠街道南側,緊鄰廬城規劃區,合銅公路穿境而過,是廬江的北大門。廬城鎮緊靠縣城發展機遇,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羅埠新村建設,以土地流轉、土地整治、產業發展為抓手,把農業人口向中心村集中、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農業生產向產業園區集中,使中心村建設、產業化推動、產業園發展同步進行,著力于把羅埠新村打造成集商貿、居住、休閑、旅游服務為一體,農業產業化與城鎮化相互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互協調,獨具特色的安徽一流新型農村社區。
推動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依托于羅埠新村區位條件、政策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羅埠新村集中力量發展苗木花卉和高效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和就地城鎮化。堅持土地流轉與土地整治齊頭并進,整體拆遷一個村民組、流轉一個村民組。對被征地農民施行“兩保障”,即保障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務、保障農民基本生活,幫助被征地辦理農民養老保險。并根據農戶原因的生活習慣,為每個農戶免費提供60平方米的菜園,使農民可以種菜自食。當前該村周圍的新橋村、羅埠村已流轉土地3萬畝,引進并建成了雙福生態園林、雙福集團優質糧油、安徽科技學院產學研等基地,發展了5000畝苗木花卉和1萬余畝高效農業,現代農業初具規模。
堅持規劃先行,打造宜居社區。羅埠村內原有村民住宅沒有統一規劃,布局散亂、配套設施缺乏、土地利用率較低。美好鄉村建設工作啟動后,廬城鎮聘請了甲級規劃編制單位——合肥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了羅埠新村總體規劃。考慮到美好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需求,突出羅埠村原有地方特色和民風民俗,將羅埠村、新橋村和迎松村北部范圍內的人口全部集中到總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1.5萬人的羅埠新村居住。按照“一心六點,一帶兩街”(一個社區核心、構建六個景點、打造一條生態休閑帶、建設兩條特色商業街)的規劃結構,以羅埠老街及羅埠中學為核心,建設陽光水岸、漁光夜曲、水口園林、蓮池映月、風情水街、曲水流觴六個景點,圍繞金碾河形成一條觀光旅游帶建設兩條特色商業街。在產業規劃上,以旅游為動力,以現代農業為保障,打造鄉村旅游服務基地,積極發展農家樂、生態農業觀光園、金碾河旅游、商業街等產業,著眼于把羅埠新村建成以特色商貿、觀光旅游、生活居住、加工制造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宜居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