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2023智博會重點活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新能源汽車環金佛山178定向賽在重慶市南川區正式打響。
眾多主流品牌新能源汽車圍繞能耗和駕駛體驗展開角逐,同步舉辦了機車(新能源)騎行定向賽、老爺車巡游賽和改裝車展示賽等精彩賽事。
當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景區與充滿專業性、娛樂性的競技賽事相結合,便立即引發了線上線下的熱烈關注。在9月2日舉行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提升論壇上,與會專家和業內人士紛紛為本次賽事點贊,認為南川以“賽事+產業+文旅”模式,掀開了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的新篇章。
實際上,南川打造有代表性、有影響力的精品賽事,搭建全方位的技術與應用交流平臺,背后有著更深遠的謀劃與布局。
凸顯區位優勢 力推產業合作
南川區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將打造全市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工業總產值不低于600億元,做大新能源汽車配套、綠色建材、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產業集群等主導產業。在此背景下,當地持續增大招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力度,加力打造一流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區、示范配套基地。
南川下這盤“大棋”,產業邏輯十分清晰:近年來,重慶加速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產生了巨大的配套需求。這為當地提供了承接產業、爭取配套、打造支柱產業的絕佳機遇。
站在自身角度,南川底氣也頗足。地處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節點,境內“九高四鐵”內暢外聯,客貨運集散迅速便捷,與南向、東向企業的合作交流越發密集,深受南向北移企業關注和青睞。
位于南川的重慶優叡科技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表示,作為一家專業設計、制造銷售電聲元器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主要客戶為陸海新通道南向柳州的柳汽、五菱,東向武漢的一汽等,近年來訂單量不斷增長,2023年預計較上年增長60%以上。
此外,南川距主城、西部等諸多整車生產基地近,到不少企業的車程僅1小時,配套半徑小、物流成本低,具有顯著的配套成本優勢,渝湘高鐵開通后半小時可通達中心城區,這使南川成為承接主城的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外移的“近水樓臺”,這有助于南川工業園區做大做強市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推動區內企業產品向整個西部市場輻射。
借助自身突出的區位和交通優勢,南川區積極主動融入渝西八區汽車零部件集群產業發展,千方百計推進產業合作。本次定向賽的舉辦,正是當地出于整體的產業構想所下的一招“妙棋”。
“大賽通過全面展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豐富業態、奏響汽車運動文化品牌,為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參加9月2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提升論壇的一位市場觀察人士認為,通過賽事,人們不僅對“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大感興趣,更對南川搶抓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大力發展輕量化車身、智能座艙、動力電池組件等產業的戰略舉措有了清晰的認識。論壇上專家們圍繞產業產品技術創新、企業轉型發展、產業轉移承接等熱點話題進行的交流探討,將有力推動南川乃至整個業內合作。
筑牢“基本盤” 謀劃新藍圖
賽事和論壇的成功舉辦,帶來了巨大流量和潛在的招商機會。然而,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十分看重一個地區的產業基礎和規劃布局,南川是否具備支撐條件?
南川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當地堅持“集群化、總成化”發展路徑,突出“輕量化、智能化”發展方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等產業加快發展,2022年實現產值40多億元,近五年年平均增速超過20%。今年上半年,南川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增加值增長33.1%,占全部規上工業增加值的23%。
作為全市首批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特色產業園區創建區縣之一,當地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目前已集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40余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25家、“小巨人”企業1家,產業門類覆蓋多條賽道,尤其汽車輕量化配套等板塊更是獨樹一幟、極具特色。
以南川工業園區重慶市超群工業為例。這家公司運用獨創的攪拌摩擦焊接工藝技術,使用鋁合金等復合材料生產超輕量化汽車輪轂,產品的性能指標比傳統產品提高25%、產品重量減輕25%。
此外,當地鋁器時代鋁電池托盤占據比亞迪較大市場份額,方略精控則領銜重慶緊固件行業,在發展配套產業集群方面已打下較好的“基本盤”。
“目前,我們正立足自身基礎與優勢,搶抓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大力發展輕量化車身、智能座艙、動力電池組件等配套產業。”南川區政府相關人士表示,當地現有新能源汽車配套企業覆蓋電池托盤、輕量化輪轂、電子器件等多種產業,接下來將全力支持企業拓展市場、提級創新、豐富產品,在全市建設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新賽道上跑出南川加速度。
特色資源富集 后發優勢明顯
為了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配套支柱產業,南川提供了全方位要素資源保障。
作為產業承載主體,南川工業園區為重慶市特色工業園區,是市級化工園區、鋁鎂新材料基地、緊固件產業基地,正著力創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總體規劃66平方公里,可拓展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可用地空間在全市產業園區中位列前茅,具備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各項要件,能夠充分承接陸海新通道南向北移企業落地、主城企業就近外移。
此外,南川距離長江干支流相對較遠,環保容量和能耗指標優,具備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后發優勢。
作為全國重要的頁巖氣生產基地,南川頁巖氣日產量超600萬立方米,既為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提供充足燃料,又為發展動力電池等產業提供豐富原料。近期多個風電、水電項目相繼投產,綠電年發電量超20億度,能充分滿足企業碳排放指標,更能為企業出口歐美產品提供認證支持。涌泉環保電鍍產業園環保標準為全市最高,能夠集聚鍍鋅、鍍鎳等各類電鍍企業,是全市稀缺的配套資源。
南川尊商重商氛圍濃厚,始終把助企紓困、服務企業作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地已多年持續推行“一對一”聯系服務企業、最難辦事科室大家評、最差行政效能鄉鎮(街道)大家評等營商環境優化行動,堅持高度關注企業訴求,第一時間回應解決,用周到、優質、高效的服務助力企業健康發展。而且在不斷強化用地、標廠等要素保障,將組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吸引更多企業落戶。
市經濟信息委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聯動賽事與產業發展、生態提升,推動市內整車企業進一步與南川區零部件企業加強對接,持續暢通零整溝通渠道,幫助零部件企業及時掌握整車企業的業務需求。同時緊扣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指導企業明確轉型方向和思路,加快推動南川區傳統零部件企業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方向轉型,支持南川持續拓展汽車運動文化等孿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