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臺州市召開《臺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以下簡稱《政策意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態環境局、市市場監管局等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并就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答記者問。
近年來,臺州市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產業布局,形成了從中間體、原料藥到仿制藥、制劑、生物藥的完整產業鏈體系。為了加快臺州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意見》應運而生。
《政策意見》基于臺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現狀,圍繞推動產業做大做強、推動產業創新研發、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優化生態服務體系4個方面,針對性地制定18條政策意見。那么,待其落地后,將為臺州市生物醫藥產業帶來哪些助力?
鍛長板,壯大優勢產業
化學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是臺州市一直以來的優勢產業。化學原料藥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國的十分之一。正因為有如此龐大的體量,臺州素來有“世界原料藥看中國,中國原料藥看浙江,浙江原料藥看臺州”的美譽。
截至目前,臺州擁有醫藥上市企業16家、規上醫藥制造業企業73家、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企業79家,是全國化學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產業規模最大的集聚區,被稱為全世界原料藥采購的“超級市場”,并成功入選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指數20強城市。
“《政策意見》的特點之一是堅持鍛長板、揚優勢。在支持重點項目招引、企業培育壯大等方面,都有相應的獎補政策。”臺州市經信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李林歡說。
根據《政策意見》,圍繞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分別在企業加大技術改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企業交流參展、產業化能力提升、重點專業服務能力提升等5個方面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另外,從創新項目審批監管、提升注冊審評服務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項目要素保障、加強環境支撐能力建設等5個方面發力,營造更優質的產業發展生態。
建設科創平臺能夠為壯大優勢產業提供新動能。臺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陳昊表示,他們將進一步打造更高能級共享型的平臺、發揮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發展和完善產業化服務,持續擴大校地合作規模,滿足生物醫藥產業關鍵共性技術需求。
補短板,激發藥品創新活力
當前,臺州正朝生物醫藥高能級產業集群攀升。值此關鍵時刻,補齊藥品創新研發短板、引導藥企差異化創新,是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步驟。
臺州市市場監管局三級調研員葉興福介紹,藥品創新研發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企業往往面臨較大的挑戰和壓力。在政策意見的研究制定過程中,如何鼓勵支持企業加強藥品創新研發,促進臺州醫藥產業能級提升是他們重點考慮的方向。因此,他們針對創新藥、改良型新藥、仿制藥等藥品創新研發分別制定了專門的政策。
在18條政策意見中,藥品創新研發的相關政策有6條。以1類創新藥為例,針對藥品創新研發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的特點,進行分階段補助。對于取得臨床批件的,給予200萬元補助;完成Ⅰ、Ⅱ、Ⅲ期臨床試驗的,分別給予300萬元、500萬元、800萬元補助;批準上市后再給予1500萬元補助,企業累計可獲得補助3300萬元。
“換句話說,創新藥即使最終上市失敗,也能根據研發進展得到一定補助。我們希望相關政策能夠更好激發企業的藥品創新研發活力。”葉興福說。
伴隨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向創新藥轉型升級的要求,臺州市生物醫藥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為了破解醫化企業研發項目、CDMO項目的合法性合規性問題,臺州市從實行中試備案制度、創新CDMO審批模式等八方面制定措施,并于CDMO項目探索推行“車間審批+產品備案”政策。
“據企業估算反饋,該政策可以幫助企業每個項目減少20萬元到40萬元的成本,大幅降低了企業研發創新藥生產的時間和經濟成本。”臺州市生態環境局環境影響評價與綜合規劃管理處處長金禮賞介紹,下階段,將推進臺州市醫化產業綠色轉型發展的環境準入政策落地,主動對接、主動上門、主動服務,促進醫化行業綠色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