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位于永興縣的中國銀都文創園,迎來一撥撥游客,更在直播平臺收獲千萬級流量。作為第二屆湖南旅發大會的重點觀摩項目,該園今年9月開園以來,致力于打造集文旅開發、貴金屬和有色金屬交易、電商直播于一體的白銀文化創意產業綜合體。
永興縣有著300多年稀貴金屬冶煉歷史,在“零資源”的土地上,開創了獨具特色的稀貴金屬循環經濟發展模式,贏得了“中國銀都”的美譽。去年以來,永興縣開啟打造“綠色、低碳、循環、高效的世界級稀貴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樣板”新征程,以企業為主體,以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為主要途徑,走綠色轉型升級道路。
位于永興經開區的湖南金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馬先進生產線,對固體危險廢棄物進行無害化利用,去年把20萬噸危廢物變為生態建材,被評為湖南省綠色工廠、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白銀產能占到全縣四分之一的貴研資源有限公司,自主研發電解銀新工藝系統,將電解環節時間由原來的48個小時縮短至22個小時,每噸白銀消耗的母液由原來的3噸減少到2噸。鵬琨、融源2家企業納入湖南省綠色工廠創建名單;陽光、雄風等4家公司,成功申報湖南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而全縣有4家企業,因不落實工藝設備改造升級而被強制性退出。
永興縣高度注重園區環保設施改造、提標,在廢氣、廢水、廢渣“三廢”處理方面加碼投資,上馬了一批設施設備。同時,積極推動校企聯姻,該縣20余家骨干企業與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建成了省級技術中心6家、市級技術中心13家,用技術帶動“粗銀-高純銀-高科技銀產品”的升級。
今年上半年,永興縣白銀、碲、鉍產量居全國第一,鉑、鈀、釕、銥、鍺、鎵、銦、鉭、鋯等產量也居全國前列,綜合回收生產各種有價金屬超10萬噸,這相當于減少2000萬噸原礦開采,減排廢渣500萬噸以上,永興縣也由此入選全國“十大區域循環經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