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業是湖北省傳統的優勢和支柱產業,也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
在日前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湖北“低碳冶金產業鏈”相關情況。為推動冶金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湖北將低碳冶金納入9個新興特色產業之一,并制定出臺了《湖北省低碳冶金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簡稱《方案》),旨在加快培育五千億級低碳冶金產業集群,建設國內一流的低碳冶金產業基地。
《方案》聚焦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明確了湖北低碳冶金產業轉型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路徑。提出到2025年,全省低碳冶金產業營收力爭突破5000億元,培育2家營收過千億元、8家過百億元冶金企業,全省鋼鐵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前4家企業產能占比超過80%、80%以上鋼鐵產能達到A級環??冃?、40%以上鋼鐵及銅冶煉產能達到能效標桿水平。
實施五大行動加快培育產業集群
湖北是冶金工業大省,是我國近代冶金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武漢鋼鐵公司、大冶鋼廠、大冶有色等企業的興建,湖北形成了鄂東冶金走廊。
數據顯示,2022年,湖北粗鋼產量3655.5萬噸,占全國的3.6%,居全國第8位。全省冶金工業實現營業收入4192.7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為6.6%,是湖北“51020”現代產業集群中10個營收要過5000億元的產業之一。
今年以來,湖北深入實施“鏈長+鏈主+鏈創”工作機制,統籌謀劃推進低碳冶金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制定《方案》及配套支持措施,明確了2023—2025分年度的重點工作任務,加快全省冶金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努力實現“技改提能、制造煥新”。
據介紹,為推進《方案》落實落地,將重點實施五大行動。
千億企業培育行動,支持武鋼有限充分利用1600萬噸優質鋼產能優勢,打造汽車用鋼、工程用鋼、高端壓延鋼、精品薄材“四個百萬噸”專用鋼產品群,實現“千億跨越”,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城市森林濕地鋼廠;支持大冶有色做大做強銅延伸產業鏈,實現營收超千億元目標,躋身全國銅行業第一方陣;支持優勢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優特產品唱響行動,支持武鋼有限打造全球領先硅鋼生產基地;支持大冶特鋼打造國家特殊鋼產品研發生產中心;支持黃石建成華中地區重要銅基材料生產基地,打造“華中銅谷”。
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支持央企在鄂設立研發中心,推動設立中國寶武武漢研發中心;依托大冶有色成立湖北省銅產業發展創新聯盟,打造產業交流促進平臺、供需對接平臺、成果轉化平臺。
綠色低碳躍遷行動,加快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展能效標桿示范企業培育,有序發展電爐短流程煉鋼,加大非高爐煉鐵技術、富氫碳循環高爐、高效電爐等低碳冶煉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完善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建立再生銅、再生鋁、稀貴金屬等循環回收體系。
產業融合發展行動,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冶金行業的應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有序推進鋼企融入全省氫能產業“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推動冶金企業與城市融合發展,支持武鋼有限爭創國家4A級工業旅游景區。
科技創新支撐冶金產業發展未來
為營造高質量發展的良好生態,湖北與中國寶武簽訂關于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湖北省經信廳與鄂州市政府共同主辦鄂城鋼鐵產需對接會,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擴大銷售。
近年來,鄂州市加快鋼鐵行業技術創新,行業綠色轉型成效明顯,正由“鋼城”向“港城”蝶變,冶金產業依然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鄂州把低碳冶金產業列為“雙集中”的優勢主導產業,持續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將著力打造低碳冶金生態圈,培育壯大鋼鐵貿易平臺經濟,推動鋼鐵上下游企業建鏈、上鏈、用鏈。
大冶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作為鏈主企業,將發揮龍頭引領帶動作用。大冶有色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全面落實《方案》各項工作部署,以科技賦能產業轉型、以創新驅動企業發展,加快數字化礦山和智能化銅冶煉工廠建設,構建企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十四五”實現年利潤10億元、陰極銅100萬噸、營業收入1000億元的“十百千”戰略目標,彰顯國資央企擔當作為。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我國冶金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產量過剩、節能減排、結構升級等諸多挑戰。武漢科技大學等作為鏈創機構,將發揮科研支撐作用。
武漢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倪紅衛介紹,《方案》牢牢把握冶金行業未來科技創新的方向和著力點,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布局建設低碳冶金產業鏈供應鏈、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方面的作用,全面推進冶金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高校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生力軍,將從優化交叉學科設置、創新科教培養模式、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個方面助力湖北冶金產業創新發展。
湖北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全力推進冶金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低碳冶金產業基地,為湖北建設制造強國高地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