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記者從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獲悉,日前市政府正式印發《重慶市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7年全市將力爭建成全國丘陵山區農機裝備研發制造高地,成功創建國家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
《行動計劃》包括7個方面、14項任務,涵蓋需求端、研發端、供給端,推廣端、市場端等。在需求端,重慶將以主要糧油作物、特色經濟作物、畜禽和水產養殖等產業為重點,聚焦耕種、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廢棄物處理、貯藏加工等關鍵環節開展農業機械化需求調查,研制一批先進適用的小型化、輕便化、多功能農機裝備,提升丘陵山區農民使用農機裝備的積極性和實際效益。
在研發端,重慶支持市內外高校等科研力量聯合打造部市共建重點實驗室和農業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爭取創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設市級農機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和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優質農機企業創建部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強化川渝合作,加快推動西南農業智能裝備創新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創新中心。
聚焦供給端,重慶將培育農機裝備特色產業集群。
一方面,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微耕機、田園管理機等拳頭產品,同時加快培育一批專注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全力打造丘陵山區農機裝備“重慶制造”品牌。
另一方面,將推動產業集聚,推動農機裝備科研機構、整機制造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等實施戰略合作,積極建設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平臺,實現研發、生產、銷售、運維協同推進。同時,積極招引國內外龍頭企業來渝發展,全力打造一批特色農機產業園區,共同建設重慶市農機裝備產業集聚區,并積極支持江津區、九龍坡區、巴南區等區縣打造國家級丘陵山區農機裝備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積極培育國家丘陵山區農機裝備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外,大力推進宜機化農田建設,擴大農機裝備使用規模,尤其是聚焦丘陵山區主要糧油作物、特色經濟作物和智慧農業等重點領域,選取農機技術相對成熟、農機產品處在初期應用階段、農作物具有一定種植規模的典型作業環節,推動農機裝備“上游研發端+中游制造端+下游使用端”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合,打造農機裝備典型應用場景。
《行動計劃》還提出,將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按照“自主購機、定額補助、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戶”原則,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買納入中央補貼范圍內的農機具實行“應補盡補、按時兌補”。
按照《行動計劃》部署,力爭到2025年,全市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達300億元,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0%;到2027年,全市農機裝備產業規模達500億元,全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2%,全面提升重慶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