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昆明市農業農村局印發《昆明市水果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顯示,昆明將通過“6+9+3”水果產業鏈布局,持續將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定在62萬畝和55萬噸左右;水果產業綜合產值增至180億元,實現昆明水果產業形態由“小產業”升級為“強產業”。
水果基地預計增加到56個
《方案》明確,到2025年,昆明水果種植面積和產量持續穩定在62萬畝和55萬噸左右;農業產值穩定在35億元;水果基地預計增加到56個;水果龍頭企業增加到100個;水果外銷產值增加到30億元;水果產業綜合產值增加到180億元,實現昆明水果產業形態由“小產業”升級為“強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形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圍繞上述目標,昆明市五華區、盤龍區、官渡區、西山區、呈貢區和滇池度假區6個區域,以綠色食品產業總部經濟、交易中心、品牌打造、金融保理、科技研發為主攻方向;晉寧區(含工業園區寶峰片區)、安寧市、富民縣、宜良縣、嵩明縣(嵩明綠色食品產業園)、石林縣和高新區、陽宗海風景區(七甸工業園區)、磨憨鎮9個區域,聚焦高原特色農業資源向加工制造延伸,以優勢特色生產、技術推廣、大宗產品集散、精深加工為主攻方向;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3個區域,為市域內優勢特色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以高標準種植、技術推廣、初加工為主攻方向。
同時,昆明市以石林縣、宜良縣、東川區、安寧市、富民縣、祿勸縣、尋甸縣、西山區、嵩明縣、晉寧區、呈貢區為重點區域,進一步強化林果產業的優勢區域布局和果樹品種結構調整,做優做強種植產業。
建設全國云果交易中心
《方案》提出,將通過鞏固優勢果種,強化基地建設;優化經營模式,提升種植組織化程度;建立本地標準,提升品牌效應;擴展加工深度,加強果品商品屬性;加大產業輻射范圍,建設全國云果交易中心5項措施,積極轉變水果產業發展方式,全面提高林果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
在基地建設上,昆明將以小漿果、早熟優質鮮食葡萄、優質柑橘等為重點,繼續強化呈貢寶珠梨、安寧紅梨、石林甜柿、富民楊梅等優勢果種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加強西山、富民蘋果,東川西瓜,祿勸、晉寧早、晚熟桃,宜良鮮食棗、葡萄,石林人參果、枇杷等特色小果種生產基地建設,持續推進特色水果現代化生產示范園建設。在盤龍、呈貢、富民、石林、安寧等縣(市)區,加快發展以草莓、櫻桃、蘋果、藍莓、油桃、葡萄、人參果等水果采摘為重點的休閑觀光農業。扶持一批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水果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區域性知名品牌。
昆明將依托金馬正昌水果交易市場,圍繞國際、國內和省內重要城市需求,升級、打造面向全國、全省及南亞東南亞的水果貿易集散地。逐步完善倉儲、冷鏈物流、檢驗檢測、品控、線上線下一體化交易等有關配套,形成完備的產品供應鏈體系,將昆明打造成“前店后廠”大型水果交易中心。鼓勵經營主體擴展新零售渠道,積極引進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和新零售平臺入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