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湖南“4×4”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石化是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的基石,對湖南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重要意義。
12月20日,一場湖南現代石化產業對接會促成衡陽、岳陽牽手,一南一北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共同開啟全省現代石化產業互利共贏、協調發展的新篇章。
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牽手,結成現代石化“命運共同體”
石化數岳陽,鹽化看衡陽。岳陽、衡陽不僅在全省區域經濟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還都擁有良好的石化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
看產業基礎。岳陽石化產業產值及稅收分別占全省的60%、70%,是我省打造萬億現代石化產業的核心基地;而衡陽依托豐富的鹽鹵資源,具備氯堿、鹽(硝)、鋁鐵鹽等400多種產品的生產能力,打造了全省最具特色的鹽鹵化工產業鏈。
看合作空間。岳陽石化產業形成了橡膠、己內酰胺、環氧樹脂、環氧丙烷四大特色產業鏈,對醋酸、燒堿等原材料需求旺盛。而生產這些原材料正是衡陽鹽鹵化工的強項。
瞄準產業區域互補和上下游協同發展,本次產業對接會促成戰略合作和產學研合作協議14個,以及多個購銷類和投資類項目,總金額超百億元。“搭建相互交流、共贏發展的合作平臺,結成更加緊密的現代石化‘命運共同體’。”岳陽市副市長陳閣輝如是說。
兩地工信局及主要化工園區簽署了7個石化產業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以“地對地”合作、“園對園”對接,突出招商合作、產業互補、平臺公用和信息共享。“園區之間溝通渠道和上下游供應鏈都會更暢通。”岳陽綠色化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勇介紹,招商項目可以在園區之間共享,互相支撐做大做強;進一步拓寬原材料、產品供應渠道,逐步提高產業本地配套率。
對企業來說,省內兩大化工強市深度合作帶來巨大機遇。對接會上,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與建滔(衡陽)電子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2.1億元的產品對接協議。
擦亮“北石化、南鹽化”招牌,構建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現代石化產業加速成鏈的背后,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氣象。
湖南輕鹽集團與衡東縣政府、湘鄉市政府簽約總投資110億元的鹽氟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設項目,備受矚目。該項目計劃分別在衡東和湘鄉建設綠色低碳鹽堿產業園和氟(鹽)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建成后湖南輕鹽集團年營業收入將達70億元以上,創造利潤約12億元、稅收5億元。
一企帶一鏈,一鏈串一片。“‘北石化、南鹽化’的戰略布局將加快形成。”輕鹽集團副總經理陳偉介紹,衡陽及周邊地區將以該項目為基礎進行上下游延伸,擴大鹽化產業集群規模;而湘鄉基地則向氟精細化工領域擴鏈延鏈,為全省打造鹽、堿、氟、氨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添磚加瓦。
近年來,湖南省高度重視石化產業發展,謀劃打造萬億現代石化產業核心基地。2022年,湖南省現代石化產業營收達5200億元,培育了7家百億級龍頭企業。
錨定萬億現代石化產業核心基地,不能“各自為戰”,需要進一步整合全省資源,形成區域聯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省工信廳廳長雷紹業表示,開展現代石化產業對接合作,對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在產業協同上,依托全省14個化工園區,合理定位產業布局,明確產業鏈重點發展區域、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在增強產業韌性上,大力發展新能源、高端化工新材料,打造“油頭化身材料尾”全產業鏈,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現代石化產業,湖南持續發力
與山東、廣東、浙江、江蘇等石化強省相比,湖南現代石化產業規模不大,細分產業鏈間延鏈補鏈不足,向材料端鏈條延伸不夠,產業跨區域集聚效應還不明顯。
針對湖南省現代石化產業短板和不足,與會企業代表和專家學者不約而同提到一個詞——化工新材料。
“化工新材料是基礎石化的延伸,將有力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長沙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張躍飛認為,湖南可以聚焦高性能高分子材料、高強度工程塑料及可生物降解材料等方向,加強科技創新,向生產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品轉型,提高產業附加值。
政府搭臺,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今年,湖南省率先在全國建設新材料中試平臺,認定18個省級新材料中試平臺,打通技術成果向生產轉化的關鍵環節,促進我省新材料領域技術成果轉化與創新發展。
如何將現代石化產業的原材料優勢和湖南裝備制造優勢有機結合,促進我省現代石化產業再上新規模?
“湖南人用湖南原料。”岳陽綠色化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劉勇認為,加強石化和工程機械、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之間的耦合程度,鼓勵培養科創型復合人才,強化跨產業、跨學科協同創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