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泰安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林業為民、生態惠民、綠色富民,做強優勢產業,做精特色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全市經濟林總面積達160余萬畝,苗木花卉總面積達38.5萬畝,中藥材總面積達10.5萬畝,林下經濟總面積達32萬畝,林業產業總產值超過330億元,林業產業已成為泰安山丘地區富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產業。
堅持規劃先行,優化產業布局。相繼制定實施《泰安市現代林業產業發展規劃》和泰安市特色經濟林、苗木花卉、中藥材3個產業振興計劃,在抓好現有林果園科學管理、集約經營和低產園改造工作的同時,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鼓勵發展中藥材產業,在全市重點規劃建設核桃、大櫻桃、苗木花卉三大優勢區和泰山板栗、肥城桃、大棗、泰山黃精、珍珠油杏、甜紅子山楂六大特色產業園區。
堅持科技引領,力促培優增效。搭建合作創新平臺,協同開展林木良種選育、果品培優、低產低效園改造、中藥材研發等技術攻關,與北林大、山農大、省果樹所等高校院所深度合作,充分發揮市林科院龍頭作用,組建科技創新團隊8支,搭建省級以上創新聯盟10個。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近5年引進、選育新品種(品系)100余個,集成推廣先進技術70余項。每年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200余場次,培訓林果農3萬余人次,累計培育鄉村科技帶頭人、農民技術骨干700余名;選派20余名林業科技特派員組建林業技術服務隊,解決技術難題60余項,受到廣大基層群眾的一致好評。
堅持品質優先,打造特色品牌。培優龍頭企業,培育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運作模式,以點帶面、整體發展,全市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數量為3家,林業專業合作社總數為2591家;推進標準化、品牌化建設,完善地方標準化生產體系,制訂經濟林生產標準20余項,全市經濟林標準化生產率達70%以上;扎實開展“守護舌尖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每年對核桃、蘋果、桃等10類果品開展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700多個批次,抽檢合格率均達99.8%以上。
堅持融合發展,拉長產業鏈條。積極扶持林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引導農戶與企業開展訂單合同、保價合作,提高林產品價值,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實施名優果品網上營銷工程,全市苗木花卉、名優果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的數量占比為50%;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多元化路徑,以生態林業變富民產業為抓手,持續厚植山區生態、升級傳統林果、做強特色林藥、突破森林文旅,建成觀光果園、采摘園1200余家,實現營業收入6.3億元,同時,建成2處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7處森林公園、9處地質公園、7處濕地公園,以林興旅、以旅促林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接下來,全市林業系統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利用生態資源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因地制宜壯大林業經濟,建立健全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全力打造泰安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為建設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貢獻林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