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行業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而鋼鐵行業正是唐山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曹妃甸區依托先行先試優勢進行鋼鐵產業轉型升級,對實現“雙碳”目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曹妃甸片區(以下簡稱“曹妃甸自貿片區”)以滿足區域碳中和產業創新發展需求為目標,構建“四位一體”產業服務新模式,制定重點區域“雙碳”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出臺人才集聚和人才要素保障相關政策,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出題、院校參與、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交流合作新模式。
為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曹妃甸區深入開展精品鋼鐵、綠色化工、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和能效提升工作,搭建首鋼京唐與新西蘭唐明集團、美國朗澤科技公司技術國際合作平臺,推動區內企業與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技術聯盟,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和動力,切實推動“政校企”交流合作與項目落地。
建好“綠色樣板”,制定重點區域“雙碳”工作方案。委托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和生態環境評估中心開展系統評估,梳理碳排放問題2300余項。基于《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GB/T32151.5-2015)》,按照國家有關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幫助區內重點企業開展碳核算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制定重點區域“雙碳”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有序推動片區“雙碳”工作開展。
加強頂層設計,創新人才要素“一站式”保障體系。引導落戶企業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推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技術裝備研發、工藝創新,出臺《唐山市曹妃甸區關于人才集聚政策(試行)》,為創新型人才提供生活補貼、子女教育、人才公寓、健康醫療等“一站式”保障。同時唐山市工信局出臺相關政策,對曹妃甸區內企業研發機構給予最高2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創新平臺建設給予最高200萬元的資金補助,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活力和動力。
強化交流合作,搭建“政產學研用”科創服務平臺。片區在產業方面重點發揮主導作用,推動企業綠色發展與效益提升同步進行。搭建首鋼京唐與新西蘭唐明集團、美國朗澤科技公司技術國際合作平臺,推動區內企業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華北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技術聯盟,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出題、院校參與、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交流合作模式,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抓實任務落地,打造企業“低碳”專題項目服務團。圍繞低碳發展目標,片區加強組織協調,協助企業跑辦工信、發展改革等部門,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深入開展精品鋼鐵、綠色化工、裝備制造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和能效提升工作。組建低碳項目落地跟蹤服務團,為企業落地落實低碳項目提供全過程服務,為重大低碳項目落地提供高速通道。
在努力實現區域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為區域綠色發展提供示范樣板的實踐中,上述措施取得了積極的工作成效。
一是多項碳中和產業項目落地實施。首鋼京唐投資225億元擴建二期一步工程,打造沿海最大精品鋼清潔生產制造基地;華潤電廠追加70億元投資建設二期3號、4號百萬機組,成為全球設計能耗最低的超潔凈煤電機組;首鋼朗澤公司謀劃拓展二期二氧化碳制乙醇項目,實現工業尾氣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全力幫助首鋼京唐通過全工序超低排放評估驗收,獲評鋼鐵長流程A級企業。
二是形成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產業發展集群。形成了以首鋼京唐為龍頭,華潤電力、中冶瑞木、首鋼朗澤等多家企業參與共建的“雙碳”共治聯盟,實現了不同行業企業間縱向閉合、共生耦合和資源循環。首鋼京唐公司2021年建成了國內首例白灰窯尾氣二氧化碳回收示范項目,華潤電力(唐山曹妃甸)公司碳捕集(CCUS)示范項目,被納入河北省第一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試點項目。
三是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通過能源高效轉化、階梯利用的新模式,共計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57萬噸,實現了從特別排放限值到超低排放的跨越。其中,通過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每年可回收利用二氧化碳5萬噸。2021年,首鋼京唐公司“低碳清潔高效煉鐵工藝和技術集成”科研成果榮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冶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首鋼朗澤公司建成全球首個工業尾氣制燃料乙醇項目并獲得全球首張飼料新產品證書。
找準發展機遇,勇于搶占“雙碳”目標制高點,全力打造“方案規劃到位、要素保障到位、平臺建設到位、精準服務到位”的“雙碳”產業發展體系,促進產業實現綠色發展,曹妃甸自貿片區形成了“戰略指導產業,產業服務戰略”的良性循環,為區域綠色發展提供了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