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了促進西北地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包括制定專項規劃、引領科技創新以及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等。盡管西北地區擁有豐富的空域資源,但亟須探索數字經濟驅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一、數字經濟驅動西北地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制分析
西北地區,總面積約為310 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32.3%。是由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五個省份和自治區,共同構成的一個多元化的區域經濟體。西北地區的數字經濟通過技術創新,為低空經濟的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提供了強大支撐,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總體方案》等,為驅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一)數據要素發展機制
據預測,2025 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 萬億元,2035 年有望增至3.5 萬億元,凸顯出低空經濟巨大的發展潛力,但西北地區低空數據資源分散,氣象、空域、地理信息等數據缺乏統一標準,致使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等場景落地效率低。
1. 產業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
如圖1 所示,2021—2024 年西北地區的通用航空產業、無人機產業以及低空物流產業均呈現出穩定的增長態勢。通用航空園區的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無人機產業在西北地區應用于農業植保、應急救援、物流運輸等多個領域,近三年增長率達到35%。
航空物流在西北地區近三年增長率達到20%。隨著電商和快遞行業的蓬勃發展,航空物流的需求不斷增加。各產業增長主要得益于政策支持、基礎設施改善以及市場需求的增加,西北地區低空經濟的總體增長率從2021年的15% 增長到2024 年的25%,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并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圖1 低空產業發展水平趨勢
2. 空域資源分布不均衡現象顯著
空域資源是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西北地區地廣人稀,空域資源相對豐富,不僅為低空飛行活動提供了充足的空間,還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西北地區低空空域總面積約為336 萬平方千米,但其中大部分為空軍和民航管制空域,真正可用于通用航空和無人機等低空飛行活動的空域相對較少,根據《我國低空空域管理現狀與發展策略》的研究,西北地區可用于低空飛行的空域占總空域的20% ~ 30%。
為進一步系統探究2020—2024 年西北地區低空經濟發展的空間分布格局及其演變特征,本研究選取近五年低空經濟所依托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作為關鍵指標,對研究對象進行等級劃分。通過比較分析,依據各時間段的發展水平測度值,綜合考慮空域資源、通用機場建設以及無人機企業的發展情況,將研究區域劃分為高、較高和較低三個等級。在此基礎上,借助ArcGIS 軟件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西北地區空域資源分布情況
在低空經濟發展中,西北地區積極推進全域感知網絡建設,實時采集低空飛行數據,以提升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通過無人機物流試點項目,實現空域數據共享,配送效率提升30%,成本降低18%。利用低空地理數據開發,為災情監測與生態保護提供支撐。建立低空數據中心,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這些實踐表明,數據共享平臺的構建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對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然而,西北地區內部因空域資源分布不均、實地物質條件不足,發展不協調,其中,新疆地區發展潛力突出。
(二)技術要素發展機制
西北地區低空通信導航技術落后,傳統雷達覆蓋不足,導致偏遠區域飛行安全風險高。為應對這一挑戰,數字技術與低空經濟技術的融合成為關鍵,通過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于低空交通管理,“5G+ 北斗”融合應用實現了高精度定位網絡,使無人機定位達到厘米級。同時,智能監管技術利用AI 算法優化低空飛行沖突預警系統,既降低了誤報率,又節約了監管人力成本,技術溢出效應明顯。
(三)平臺要素協同機制西北低空產業鏈呈現“小散弱”特點,企業間協同成本高,缺乏規模化服務平臺。數字經濟與低空經濟的融合可催生新產業生態。但是產業鏈間存在信息孤島與發展規避現象,缺乏協同發展與合作共贏的商業思考。因此,產業互聯網平臺整合至關重要,供需智能匹配可降低交易成本,公共服務平臺可賦能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搭建“低空經濟數字沙盤”可為企業提供空域申請、政策咨詢、融資對接等一站式服務,縮短項目落地周期,但在跨域協同發展上仍有欠缺,跨域協同平臺聯動也相對薄弱。
(四)人才要素培養機制
西北地區低空經濟復合型人才缺口達60%,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該地區低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數字化技能培訓體系不完善,西北地區地理位置相對偏遠、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生活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等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人才流失嚴重。西北地區在吸引低空經濟復合型人才方面存在明顯劣勢,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西北地區在薪資待遇、職業發展機會、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難以吸引高端人才。西北地區的低空經濟項目也因為缺乏專業人才的支持,進展緩慢,甚至一些項目因為人才短缺而被迫擱置。這不僅影響了西北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還削弱了西北地區在全國航空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二、數字經濟驅動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低空經濟的優化機制
(一)制定專項規劃,完善協同治理機制
完善法律法規是構建開放包容市場環境的關鍵,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為政策制定提供了更科學、精準的依據,但同時也帶來了隱私泄露、惡性投資以及政策落實困難等社會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借助大數據分析,精準把握低空經濟的發展狀況和需求,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同時,利用數字經濟的擴散性特征,推動政策的快速傳播和有效實施,從而提升政策效率。西北地區的低空監管尤為關鍵。應通過優化數字化監管平臺實現對低空產業鏈的實時監控和管理,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借助大數據的分析和預測功能,促進低空經濟的高效運營,加速產業鏈的有效融合。更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地實現低空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性和保護性功能。這不僅能保障商業的可持續發展,還能有效保護用戶隱私安全,切實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
(二)引領區域科創,強化融合發展機制
西北地區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根據2024 年全國GDP 增長狀況可知,新疆地區的經濟增長率高達6.1%,位列全國第二,這就說明西北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厚積薄發,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需要繼續強化融合發展機制。5G、物聯網、AI 等技術在低空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應利用技術融合,促進西北地區產業、市場、教育等領域高質量發展。
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數字經濟使得西北地區低空經濟市場更加開放、透明。利用平臺經濟效應,通過數字化平臺促進產業融合與市場擴展,加強供需信息的實時匹配,提高市場效率。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在提升低空經濟的協調與管理水平的同時,也能夠拓展低空經濟的市場邊界,吸引更多消費者和投資者。
(三)數字驅動資源優化配置機制
低空經濟憑借靈活性與效率,成為連接城鄉、貫穿東西的空中紐帶,推動資源優化配置與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西北地區地域廣袤、資源豐富,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但低空資源分布不均,導致無人機物流、空中觀光、航空應急救援等新興服務模式應用滯后。所以要基于數據資源共享,利用數字技術合理安排飛行計劃與資源分配,提高經濟發展效率,避免區域發展脫節,通過數字化管理與智能化調度,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數字經濟融入低空經濟,可提高經濟效率,催生新業態與新模式,為西北地區經濟多元化發展注入動力。資源合理配置能推動數字經濟與低空經濟及其他產業協同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加速低空經濟智能化、網絡化轉型,促進其與特色農業、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多元化、高效協同的產業生態體系。
(四)加強新質人才培養,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新質人才培養,對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這既是新時代產業變革的迫切需求,也是數字經濟與低空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新質人才成為突破西北地區發展瓶頸、激發經濟新動能的核心。數字經濟以其高效數據處理、智能決策支持和廣泛連接性,為低空經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西北地區因獨特的地理環境、薄弱的經濟基礎以及內外部不可控因素,面臨嚴重的人才流失問題。但低空經濟的崛起高度依賴兼具數字技術與航空專業知識的新質人才,這對于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和提升西北地區整體競爭力至關重要。所以亟須通過構建校企合作平臺、設立專項科研基金、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途徑,加速人才培育體系的革新與完善,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注重提升行業人才素質,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形成數字經濟與低空經濟協同發展格局。加強多元化緊密合作,探索西北特色機制,為低空經濟領域提供示范經驗。
結語
目前,西北地區的低空經濟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能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數字技術的持續滲透,使得低空工具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另一方面,西北地區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市場需求,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西北地區低空經濟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資源配置不均衡、政策法規有待完善以及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未來發展中,需深化數字經濟與低空經濟的融合,推動技術創新、產業融合、協同治理以及資源優化配置機制的創新和完善,驅動低空經濟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構建具有西北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生態,從而讓西北地區低空經濟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