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規劃建設中,需要考慮產業鏈和科創生態鏈規劃布局,全面融入低碳生態等理念,實現多種資源的統籌分配,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形成綠色優質的景觀生態空間和高效益的產業運行系統。文章結合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規劃建設的具體現狀,綜合分析了主要的規劃設計內容。
一、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規劃建設現狀
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區別于傳統產業園區,更看重高品質的生態環境、完善的服務配套、有活力的公共空間以及綠色高效的園區管理運營。在規劃建設中,需要使用智能運營、智能溫控、水資源循環利用等多種技術,實現產業園區的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運作,同時也能夠提升園區內所有人員的舒適性,打造綠色建筑體系。科技產業生態園已經成為了現代科技產業園區的重要發展方向,很多地區都開始進行試點建設。比如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成都白鷺灣科技生態園等。這些產業園區依托于多種智慧信息技術,打造數智社區,聚焦智慧醫養、智慧交通、智慧物聯等主導產業,打造高質量產業發展高地。在整體規劃布局方面,這類產業園區采用了“上下樓即上下游”模式,根據不同產業類別的特點以及入駐企業的實際空間需求,優化空間資源配置,實現了入駐企業的互聯互通,有利于發揮頭部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了專業知識與科學技術引領產業升級,反哺初創企業發展的產業共贏模式。同時以打造產業社區視角布局植入金融服務、法律咨詢、公共服務、人才公寓、生態綠地等功能,通過功能復合型和多樣性激發創新活力,形成互補共生的產業生態鏈。
我國很多地區開始建設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試點項目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全面推廣仍存在一些難點和挑戰。①產業生態園對于綠色海綿設計、低碳環保和綠色施工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規劃設計人員緊扣生態環保理念,精準把控產業運營和生態和諧的平衡點,整體設計難度相對較高。②產業生態園需要引入多種智慧信息技術,打造智慧運營平臺,靈活動態處理產業生態園建設施工以及后期運營的各類數據,提供多種創新服務。這要求把智慧信息技術融入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并能結合規劃設計和運營需求對智慧運營平臺建設提出優化要求。對于規劃設計人員和后期運營管理人員來說,是一項跨專業學習和實踐的挑戰。③產業生態園需引入多種智慧傳感器等設備,要求規劃設計人員結合產業園區的實際需求以及后期功能,做好基礎設施改造創新。這也會造成產業園區建造成本上升,需要更為精細化的成本分配與管理策略。
二、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分析
成功的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不僅有產業功能的集聚,更是強調空間對人才的吸引和綜合服務,特別是環境、公共空間、服務配套以及園區運營方面。對于規劃設計人員來說,需要圍繞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的環境、功能、空間設計、智慧綠色技術應用等特點,立足于促進交流、低碳環保、綠色建筑、智慧園區等多個層面,做好產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工作。
2.1 基于產業鏈和科創生態鏈規劃的建筑布局
科技產業生態園規劃中,打造產業鏈及科創生態是重中之重,同時也是產業園區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規劃設計人員需要結合產業園區的戰略發展藍圖,綜合搜集并處理產業園區所吸納的產業類型,搭建全面詳細的產業鏈框架。根據不同產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以及這些產業的具體功能,規劃各類產業在產業園區中的具體位置,同時提前謀劃面向科創社群的公共服務體系,按照適當比例融入產業園區的空間布局,打造基于產業鏈和科創生態鏈規劃的建筑布局。這里可以借鑒成都白鷺灣科技生態園的“上下樓即上下游”模式,實現不同產業在樓層垂直空間中的劃分,使得產業鏈框架體系變得更加直觀,同時也能夠增強不同產業之間的協作,提高產業鏈運作效率。在選擇建筑布局的時候,也可以打造橫向空間的建筑布局,但也要考慮到不同產業所提供的產品服務,明確產業鏈之間的物料資源流轉走向,盡可能緊湊產業園區空間的基礎上,保證各產業區域正常運作。在業態配比、配套理念方面可借鑒深圳灣科技生態園等案例,產業功能基礎上同步配套人才公寓、酒店、商業等功能空間,占比約為整個園區建筑空間的20%,在豎向維度功能布局上對科創辦公、交往交流、消費等功能場景進行劃分布局,水平維度上將底層空間主要用于布局商業零售、金融、公共服務等生活性服務功能,營造有助于科創交流的公共空間與特色交往體系,注重產城人的融合。
2.2 運用新技術新理念的智慧園區基礎設施
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需要重視新技術和先進理念的應用,鼓勵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綠色交通、立體綠化等新技術和先進設計理念融入各項設計工作并建設示范區,觸動綠色技術應用及產業發展的新賽道。在基礎設施方面,需要設計智能安防、智能控制、智能出行、智能應急、智能澆灌等多個模塊,實現園區日常管理運行的智能化。對于規劃人員來說,需要結合這些功能模塊,細化基礎設施建設內容,明確園區所需基礎設施的具體類型與數量。在這之中,規劃設計人員需要緊扣智慧園區理念,多引入一些智慧傳感器等設備,通過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多種技術,實現對園區內各類事務對象信息的自動化提取,并借助于智慧控制系統進行園區內各類設施的主動控制與調節,夯實智慧園區的基礎。此外,科技產業生態園規劃設計中,還要投放一定數量的智慧引導機器人,替代傳統的智慧大屏,面向員工和外來人員提供智慧引導服務,還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對周圍人提供主動關懷,使得園區內的基礎設施更有溫度。
2.3 綠色優質的景觀生態空間
在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的規劃設計中,景觀生態空間的品質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空間是成功的產業生態園區吸引科技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實現低碳環保、綠色建筑、綠色經濟等重要生態理念和新技術的載體,需要做好“科創+環保”協同發展的文章。對于規劃設計人員,在宏觀和中觀上需要做好順應場地景觀生態基底、發揮自然資源景觀優勢的場地設計及建筑設計,在微觀上則需要做好節能、節水、節材等多個層面技術在設計上的融入應用,形成綠色、優質的景觀生態空間。①規劃設計充分保留原有的山水風貌和景觀特色。盡可能順應坡度地形開展因地制宜的建筑設計和道路設計,以低影響開發的理念保留好場地河涌水系、山林,以大疏大密的布局思路形成完整集聚的開敞空間,發揮良好的通風廊道、海綿調蓄和生態涵養的作用。②設計雨水花園。科技產業生態園可以用好建筑頂層、景觀種植、綠色停車場等空間和設施盡量多建設雨水花園,將園區室外透水地面面積占比提升至80%,并提升場地徑流系數至0.6,在收集雨水灌溉、在節約水資源的同時,也能夠應對暴雨天氣帶來的排水問題。③打造生態屋頂花園。結合地方自然植被特點,在園區內搭建自然群落與人工配置的靈活處理,實現動植物系統的多樣性(見圖1),同時營造提供了有助于科創交流的公共開放空間、社交空間和生態創意空間,提升科創氛圍和城綠融合。④應用綠色海綿設計。園區規劃設計人員可以引入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在園區內形成水幕、濕地等生態景觀,并通過生態草溝、濕地凈化、透水鋪裝等多種方式將其串聯起來,在地面、地下廣場及屋頂公園等公共空間設計多樣綠島加濕地花園模塊,形成完整的水循環體系,提高園區內景觀質量。

圖1 園區內屋頂花園效果圖
2.4 結合園區需求建設智慧服務平臺
現代科技產業生態園在后期運營過程中,面臨海量數據信息,需要靈活使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化處理這些信息,給園區運營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平臺的功能模塊主要分為五個部分。①園區產業招商管理。此模塊主要結合科技產業生態園的戰略定位與長遠發展,提取產業鏈囊括所有行業的數據,做好產業招商管理工作,為園區內企業提供精準招商服務。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科技產業鏈生態環境,推動資源、技術、市場的全面共享,共同創造市場價值。②資源運營管理模塊。科技產業生態園的內部資源種類與數量都比較多,給資源管理帶來了較大困難。平臺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精細化資產管理與運營系統,切實提高園區內企業對于各類資源的掌控力。③對接外部專家資源。科技產業生態園具有技術密集型特征,要求企業具有較強的科技創新能力。平臺搭建了外部專家對接模塊,以開發集團為主體,引入院士、行業專家等資源,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專家咨詢服務。④產業孵化模塊。科技產業生態園中有較多中小企業,這類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有限,很容易遭遇發展困境。園區通過產業孵化模塊,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對接外部市場資源,助力中小企業設計適合自身的戰略發展規劃,促進他們快速發展。⑤其他服務模塊。平臺引入法務、工商、稅務等模塊,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聚焦核心業務和技術創新領域,推動企業的長遠穩定發展。(作者:陳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