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 《鄭州都市區總體規劃(2012~2030)》出爐,引發各級強烈關注,在未來鄭州都市區的空間布局結構上,規劃出了“一主、一城、三區、四組團、二十六新市鎮”的多中心、組團式開放空間結構,構建“都市核心區—外圍組團—新市鎮—新型農村社區”的四級現代城鎮體系,其中26個新市鎮將成為我市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部分,而新型農村社區為都市區最基層的社區單元?!?/div>
新市鎮布局分為兩大類
據介紹,新市鎮是指依托現狀發展基礎較好、區位交通條件優越的中心鎮或省級產業集聚區,按照城市標準建設的新型城區或大型鎮區,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點,新市鎮將起到疏解城市功能,為農村地區提供綜合服務,與城市功能區共同承擔帶動和輻射農村地區發展的職能。
26個新市鎮的布局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圍繞核心功能區布局,主要發展生態休閑居住。二是沿北部310國道和南部323省道干線布局,主要發展傳統工業和特殊工業,各新市鎮將結合自身條件發展特色產業,實現產業錯位發展。
26個新市鎮2030年后人口達95萬
規劃至2030年,鄭州都市區內將形成新市鎮26個,總建設用地規模13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95萬人,這些新市鎮將作為實現合理城鎮體系與合理產業布局的重要空間載體。
26個新市鎮具體包括回郭鎮、竹林鎮、小關鎮、米河鎮、西村鎮、涉村鎮、潁陽鎮、大金店鎮、告成鎮、大冶鎮、宣化鎮、超化鎮、大隗鎮、劉寨鎮、白寨鎮、辛店鎮、觀音寺鎮、梨河鎮、高山鎮、王村鎮、廣武鎮、賈峪鎮、萬灘鎮、雁鳴湖鎮、姚家鎮、黃店鎮。
此外,作為都市區最基層的社區單元,根據規劃還將形成238個新型農村社區,總建設用地60萬平方公里,到2030年人口規模達到7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