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性質為:川西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國際化旅游生態城市、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人口規劃控制目標: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50萬人,城市終極人口規模70萬人
重視城鄉統籌發展;加強生態綠地保護,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體系
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8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了省人民政府批復雅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報請審批〈雅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的請示》。
《雅安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以下簡稱《總體規劃》)作為研究城市未來發展、城市合理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市民給予普遍關注。8月29日,記者前往市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規劃科進行了采訪。
城市定位
和規劃控制目標明確
省政府的批復共八條,同時提出了要求。
雅安市的城市性質為:川西樞紐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國際化旅游生態城市、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規劃控制目標為: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50萬人,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49.3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終極規模70平方公里,城市終極人口規模70萬人。根據雅安市資源、環境實際條件,重視集約和節約利用土地,有效控制90平方公里的城市開發邊界,切實保護好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
同時,要重視城鄉統籌發展;加強生態綠地保護,創造良好人居環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體系。
9大板塊
鎖定中心城區
“在《總體規劃》中,共9大板塊鎖定了中心城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9大功能組團板塊包括:2個綜合服務功能板塊,即現雨城的主城區和名山的城區;4個產業功能板塊,即大興、草壩、永興和位于名山區的工業園區板塊;3個定向發展功能板塊,即多營、北郊、蒙頂山板塊。根據功能定位,用地布局就按這樣的定位進行空間布局,各大組團的發展都按各自定位的方向發展。同時,規劃明確2個發展帶,即沿青衣江發展帶、沿名山河發展帶。
生態文明理念
貫穿災后恢復重建
目前,全市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已經進入第二年,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整個重建工作。
據介紹,《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從評估開始算,2009年9月份就開始實施評估了。2009年11月,省政府同意修編,省住建廳評審通過了編制綱要,2010年8月正式啟動了修編工作,2011年初形成了初步成果。但是在修編過程中遇到鐵路建設占址,名山撤縣設區等變化。而《總體規劃》遇重大行政區劃調整時,也必須要隨之進行調整。2013年4月19日,重新完善后的《總體規劃》正式報省住建廳作專家論證,結果,第二天發生地震了。“接著,我們根據國務院發布的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省政府出臺的11個專項規劃,以及國家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了再完善、再修改,于2014年1月通過省住建廳專家審查,2014年5月經省規委會通過,8月獲省政府批準,整個過程歷時4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