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富港機及海工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與國家超算天津中心和中科軟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智能裝備產業園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與北京大學達成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產業園合作意向……近期,臨港經濟區接連交出亮眼的成績單。透過這豐碩的成果,臨港近年來的產業轉型升級路線愈加清晰: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海洋經濟和智能裝備這兩大新經濟增長點,打造天津臨港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基地。
臨港經濟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臨港海洋經濟發展迅速,造修船、海工裝備實現了規模發展,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等海洋高端產業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去年,區內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占到臨港生產總值的36%;不僅如此,智能制造產業也初具規模,多個智能項目落戶臨港智能裝備產業園;而以港口物流、研發服務為代表的生產性服務業更是發展迅速。”
按照市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臨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力推動改革創新,在此期間通過建設創新體系、聚集創新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強化資源配置導向等一系列舉措,推動港區產業轉型,促進高端產業發展。
據介紹,臨港通過實施“1+1+1+N”的產業創新發展新模式,推動智能裝備產業園、中歐中德“工業4.0”產業園臨港分園、空天技術產業基地的建設,促進高端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并且構筑技術研發設計轉化、綜合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科技金融服務四大平臺,目前,臨港創業園及天大工研院孵化器已建成8個實體研發中心,孵化、培育科技企業總數達20余家;通過“定向施策”、“精準幫扶”,臨港科技型企業蓬勃發展,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占區內企業比例達50%,累計有12家企業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80%以上科技小巨人集中在裝備制造、海洋工程等戰略新興產業;此外通過設立“天津臨港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天津海洋經濟發展引導基金”,實施《天津臨港經濟區產業創新發展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帶動高端產業全面發展。
伴著改革創新的步伐,臨港圍繞重點產業,力促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今年以來,臨港實現航天技術研究院、智納汽車總部等45個項目簽約,協議投資總額531.57億元;從去年至今,推動首都資源項目44個,目前已簽約項目21個,協議投資總額374.35億元。下一步,臨港還將繼續優化產業結構,抓好項目動建投產,加快科技企業股改和上市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