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省政府新一輪“一市一策”的出臺,賦予了徐州新的使命,帶來了新的機遇。市應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全力構建具有徐州特色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實現徐州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一、以優化生產力布局為基底,構建現代產業發展空間新格局。注重重點產業領域與重點發展導向相結合。將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布局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突出國家級開發區(高新區)和省級開發區(高新區)集聚功能,重點發展2—3個優勢特色產業和“拳頭”產業。注重空間布局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明確各縣(市)區以及開發區、高新區重點發展產業定位,以及重點中心鎮和特色小鎮生產力布局的發展方向;結合《徐州制造2025行動綱要》和《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高地實施方案》等,提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重點發展方向。注重把握生產力布局的延續性和創新性相結合。圍繞“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建設需求,強化與連云港、濟寧等周邊城市的聯系,積極拓展延伸發展戰略腹地。按照“一核、五沿”優化產業布局。強化都市核心區輻射帶動, 打造裝備制造、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產城融合示范區;做優沿東隴海線產業質態。重點發展新型煤化工、精細化工等產業,形成徐連聯合互補發展主陣地;深化沿徐濟通道產業轉型,重點發展煤鹽化工、清潔能源等產業,形成豐沛協同發展新格局;豐富沿徐宿通道產業內涵。重點發展白色家電、臨空產業等產業,形成突破睢寧跨越發展新局面;加強沿京杭運河產業聯動,重點發展生產資料物流和運河文化旅游產業;突出沿黃河故道示范帶動,重點發展高效農業、生態旅游等產業,打造現代農業示范走廊和生態觀光旅游度假區。
二、以建設“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為核心,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建設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構建“產業+企業+平臺+人才+載體+金融+政策”于一體的區域創新體系,高標準建設徐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創建一批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徐州科技產業園、徐州科技創新谷兩大創新核心區;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實施“創業徐州”行動計劃,構建“孵化+創投”創業模式,建立一批眾創空間和虛擬創新社區;建立覆蓋創新全過程的科技創新融資模式,實施科技企業上市培育計劃,建設省級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范區;加快引進一批高科技領軍人才、復合型創新創業人才和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實施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建設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徐州行動綱要》,大力提高制造業增加值率,著力構建以6個優勢產業為主體、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6+6”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園區提檔升級,增強開發園區、5個國家和5個省級產業基地的要素吸附力、產業支撐力和輻射帶動力;深化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三大工程,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加快優勢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裝備制造、食品、能源、煤鹽化工等產業高端化發展。建設區域性現代服務業高地。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服務等三大生產性服務業,商貿文化旅游、房地產業、健康養老三大生活性服務業,商務服務、平臺經濟、軟件與服務外包等三大新興服務業,著力構建“333”現代服務業體系,實施服務業集聚區提檔升級和生產性服務業百企升級引領工程,發展壯大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新興服務業,提升徐州現代商圈輻射力,培育旅游、信息、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消費熱點,打響“徐州服務品牌”。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以黃河故道綜合開發為總牽引,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生產體系;推進黃河故道綜合開發“八大工程”,以園區建設引領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實施農業“提一接二連三”戰略,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依托徐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涉農院校資源,建立協同創新和推廣應用機制。
三、以提高產融共贏為目標,完善支持現代產業發展新機制。加快構建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全面落實《關于支持現代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積極整合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大型金融機構等社會、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新興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現代服務業和并購四大類母基金及若干子基金,重點支持徐州千億元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帶動性強的轉型升級產業。加快構建支持產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以加快發展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為抓手,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目的,加快構建金融市場完善、金融功能齊全、金融創新活躍、金融服務高效的現代金融產業體系。打造金融機構集聚區。大力引進全國性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在徐州設立區域性總部和分支機構,招引知名期貨、基金、創投、風投、眾籌等新型金融業態,引進培育一批與金融發展相適應的會計、審計、法律、咨詢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加快形成多元化金融機構體系,以金融業的集聚發展引導產業資源集聚。拓寬區域金融市場。加快形成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以及多種金融業態協調發展、投融資工具豐富利用的格局,引導支持更多的企業到資本市場募集資金,不斷提高直接融資的總量和比例。創建金融服務示范區。依托區域產業科創中心建設,深化科技金融體系建設,探索完善政府、銀行、投資、擔保、租賃“五位一體”科技金融長效機制,壯大創新創業投資規模,力爭到2020年創投資金規模達到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