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合作發展為南昌帶來了重大歷史機遇。2014年7月起,昌九固定電話資費同價;2014年4月,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出臺,規劃千億產業、百萬人口臨空經濟區;南昌、長沙、合肥、武漢四省會城市打造兩小時城際交通圈,市民也可網購旅游優惠聯票……
打造核心增長極兩年來,南昌搶抓機遇,區域合作大步邁進,南昌與武漢、長沙、合肥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形成了“武漢共識”、發布了“長沙宣言”,攜手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聯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城市群;南昌與九江、宜春、撫州形成了“前湖共識”,抱團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南昌、九江一體化發展正向縱深推進。
如今,南昌正以臨空經濟區為支點,全力推動昌九一體化,努力打造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帶動區、長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一極。
“中四角”聯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特大城市群
2013年2月,湘鄂贛皖四省省會城市8位“掌門人”聚首武漢,研究推動四城加強區域協調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從而帶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建設成為跨省域一體化城市集群,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長沙、合肥、南昌、武漢簽署了《武漢共識》。
一年來,四省會城市全面加強區域交通合作,在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公共服務、產業經濟等方面成效顯著,在四省會城市的共同努力下,長江中游城市群進入國家戰略。
2014年2月,武漢、合肥、南昌、長沙四座中部省會城市再度“聚首”,在長沙圍繞“開放融合、創新發展”主題,共謀深化合作大計,并簽署發布《長沙宣言》。《長沙宣言》進一步深化了共識:長江中游城市群是新一輪長江經濟帶開發開放的重要支撐,是未來國家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的主陣地和支撐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四省會城市將積極放大長江中游城市群的國家戰略優勢,全面提升省會中心城市高端服務和輻射引領功能,共同探索區域發展新模式,共同打造以人為本、綠色發展、文化傳承、面向國際的新型戰略高地。
四省會城市共跳“集體舞”,推進五大合作,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城市群:合作推進國家總體規劃進程,合作爭取重大基礎設施布點,合作爭取重大示范試點政策,合作爭取重大產業專項布局,合作爭取重大環保項目布局。同時,共同推動區域開放融合創新發展,加快推進區域營商環境、區域要素市場、區域創新網絡建設,全面鞏固和深化專項領域合作。
記者了解到,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已形成初稿,目前國家發改委正進行修改和細節完善,爭取年內完成編制。
四市抱團共建“大南昌都市圈”
湖北有以武漢為中心的大武漢城市圈、湖南有以長沙為中心的長株潭城市群、安徽有以合肥為中心的皖江城市帶。打造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南昌也要有一個城市圈來作為支撐,以一個城市作為核心形成一個城市圈,實現資源共享,通過核心城市的發展帶動周邊城市的發展。
無論是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還是打造“南昌一小時經濟圈”,對于南昌來說,不僅要改變自身,還要攜手周邊城市共同發展,推動“大南昌都市圈”的建設。
一幕精彩的“大合唱”率先由南昌、九江、宜春、撫州四市激情唱響。2013年6月, 一紙《南昌、九江、宜春、撫州四市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前湖共識)》,描繪了江西省四座重要城市“同城化”抱團發展的藍圖,圍繞“南昌一小時經濟圈”和“昌九一體化”、“昌撫一體化”, 四市抱團打造“大南昌都市圈”,使之成為能夠代表江西參與中部乃至全國區域競爭的戰略支點。
南昌將與九江、宜春、撫州一起,共建“大產業、大交通、大都市”區域發展格局,推動區域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要素、生態建設、公共服務一體化。
“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成為四市區域合作的共同價值基礎。四市區域合作,圍繞目標有效整合相鄰城市間資源價值,將形成“1+1+1+1﹥4”的整合效應。
“強南昌”牽手“大九江”全力推進一體化
南昌與九江,一個是省會,一個是長江港城,從多年以前的昌九工業走廊,到現在的昌九一體化發展戰略,昌九地區已成為我省最具發展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
2013年,昌九兩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37.8億元,同比增長10.6%,高于全省0.5個百分點,占全省比重達34.4%,比2012年提高0.3個百分點。今年一季度,昌九地區實際利用外資占全省總量的45.9%,折射出投資者對昌九地區的關注度持續走高。
推進昌九一體化,是我省策應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深入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快區域升級的重大戰略舉措。我省提出,按照“做強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體、龍頭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長極,推進九江沿江開放開發,加快建設共青先導區和南昌臨空經濟區,全力推進昌九一體化。
南昌市積極推進昌九一體化,健全了昌九一體化工作機制。先后制定出臺了《南昌市推進昌九一體化方案》和《南昌市2014年推進昌九一體化發展工作要點》,明確了推進昌九一體化的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成立了南昌市推進昌九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
2013年,南昌至九江永修的城際公交線路的開通,為兩市實現“同城”發展奠定了基礎。2014年,取消兩市間移動電話長途費和漫游費,取消固定電話長途費;昌九大道力爭上半年開工建設,昌九高速全線“四改八”擴建工程力爭下半年開工建設;推進金融同城化,今年年底前實現商業銀行銀行卡、存折業務同城化,取消異地存取款手續費。
同時,昌九兩市旅游部門聯合赴福建多地市開展了旅游推介活動;探索開展了大氣聯防聯控、監測數據共享與信息平臺建立等方面的合作;推進了兩市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南昌二中與九江一中已開展合作交流;完成兩市公立的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互認。
南昌規劃千億產業、百萬人口臨空經濟區
全力打造核心增長極,推進昌九一體化發展,南昌謀劃了新平臺、新抓手,即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
今年,《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獲批復。臨空經濟區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及周邊服務區為核心,包括桑海經開區,新建縣樵舍鎮、樂化鎮、金橋鄉的部分區域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總共約223平方公里。
南昌臨空經濟區有四大戰略定位,這里將成為中部地區重要航空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中游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綠色智慧空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區和改革創新示范區;昌九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和強力引擎。
南昌臨空經濟區有3個階段發展目標,到2025年,臨空經濟區將實現生產總值1000億元,集聚100萬人,建成國內大型客運航空樞紐和中部國際貨運航空樞紐,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空產業體系,臨空經濟區基本成型。
南昌臨空經濟區重點地塊的建設已啟動,基礎設施建設熱火朝天。昌九大道、臨港大道、湖濱北路、小微大道、建業大道快速推進,與經開區成熟路網實現了有效對接,昌九大道與福銀高速互通立交將于7月開工,擁有4個2000噸泊位的龍頭崗碼頭正在緊張施工,“鐵、公、水、空”四位一體的綜合交通優勢正在形成。
招商引資方面,南昌在產業定位上確定了“1+X”的發展戰略,其中“1”指以臨空經濟指向特征明顯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X”指關聯產業或其他臨空導向的高端制造業。目前,中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第一期10萬平米標準廠房即將投入運營,尚在圖上的20萬平米也被全盤訂購,即將啟動三期。引進了深圳歐菲光產業園等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