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江蘇鎮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家以生產單晶硅光伏電池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原來該企業與上海某大學正式開展戰略合作,打破一直困擾多年的技術瓶頸。僅此一項技術改革,該企業將一舉成為國內光伏電池行業佼佼者,而這一切在一年前還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這都離不開飛天眾智鎮江協同創新中心的幫助。”該企業負責人一直念叨的飛天眾智鎮江協同創新中心就是成立于2016年初,是由鎮江市科技局與飛天眾智中國制造科技服務平臺(簡稱飛天眾智)共同發起成立,主要是依托飛天眾智平臺龐大的航天和高校科研科技資源優勢為鎮江高新園區企業提供技術需求對接服務。
“我們通過平臺搜索,發現上海某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所屬研發團隊目前在光伏電池使用單晶硅材料領域頗有建樹,與該企業的技術需求也比較吻合,于是我們讓雙方迅速進行了第一次技術對接溝通,一拍即合,隨后便對現有技術的工程化運用開發開始合作。”飛天眾智鎮江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如是說。
據了解,全國有145家左右國家級高新園區,各省市高科技園區更是如雨后春筍,其中企業技術需求更是一組龐大的數據,然而技術需求與科研成果以及技術資源之間無法高效對接。“園區主要以中小型科技企業,一般都沒有自己的研發中心,一旦需要提高產業效率,企業就顯得很被動。產學研合作主要以當地高校為主,不一定能完成企業的技術需求,影響效率。這點我們也一直在探索改革措施。”鎮江市科技局負責人表示,“而飛天眾智平臺恰好可以利用互聯網思維,從企業技術需求入手找到適合的技術資源對接,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提高效率,強大的技術資源還可以為園區所有企業共享,最終實現區域協同發展,互利共贏。”
由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張江高科、興中實業集團等共同發起,作為國內首家服務于“中國制造2025”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公共科技服務平臺,飛天眾智不同于傳統技術推銷型服務平臺,而是以應用技術交易撮合和科技服務為切入點,采用O2O線上線下互動的互聯網技術交易模式,通過“技術眾包”服務企業的創新需求,為企業降低研發成本,提升技術成果轉化效率。“從高新技術研發、專家對接到產業化‘一條龍’創新服務模式可以加快園區知識、技術、信息等資源的流動和擴散。”該平臺負責人表示。
短短半年,飛天眾智平臺走訪浙江無錫、慈溪,江蘇南通,江西撫州等地,與當地科技主管部門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30余家園區協同中心,其中,僅寧波地區設立慈溪、江北、鄞州、象山等4家協同創新中心,對接服務企業上萬家。飛天眾智平臺還與上海市浦東新區經信委簽訂協議共建上海(浦東)產業合作交流平臺——鳳凰聯盟,通過政府主導,平臺推進,加強上海(浦東)與長江流域等地區多方產業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園區協同中心根據各個園區產業特點,組織專家,定期與園區開展各類專業技術活動,技術撮合會,技術交流會,包括航天技術進企業活動。目前已經舉辦了20多場對接活動,園區企業非常踴躍參與,收集了一大批技術需求,一部分已經在對接當中。”飛天眾智平臺負責人表示,其中平臺航天搭載、軍工四證認證等特色服務,也引起了企業的濃厚興趣。
下一步,飛天眾智將逐步在全國350家左右高科技園區進行布點,重點選擇30家園區進行專題演講及入駐工作,積累經驗和模板,將通過中國航天強大的系統整合集成能力、協調調度能力整合社會各類資源為園區企業服務,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為中國制造205項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提供支撐,從而為全國日趨旺盛的科技研發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