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具體途徑:實現“五個一體化”
記者了解到,莆田市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具體途徑就是要實現“五個一體化”,包括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城鄉用地布局一體化、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和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明確了村莊整合的原則指引,將全市農村社區劃分為城鎮轉化型、中心集聚型、整治提升型、特色風貌型、生態控制型和整體搬遷型等6種不同發展類型。
《規劃》的實施,將極大改善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首先,將有效增加城鄉人民收入。通過規劃,明確城市、鄉鎮、村居、社區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產業發展方向更加明晰。
“增加收入兩條路,一是做大做強城市,增強城市的帶動力和輻射力。城鄉一體化不只是考慮農村的發展,更關鍵是把城市做強做大,這是基礎。二是做優做美鄉村,城鄉一體化不是消滅農村,而是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按田園風光、都市生活來定位。”林金波說,通過這次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原來各縣區都有8-10個主導產業,但每個產業都做不大做不強?,F在經歸類、調整,每個縣區主導產業有3-4個,特色產業2-3個。各鄉村、試點村都明確了特色產業,有利于產業做大做強,增加農民收入。
實施最為嚴格的生態管控制度 形成城鄉生態安全格局
其次,《規劃》的實施,將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市里已提出“三通四綠十配套”,通過改善交通、公交、供水、排水、垃圾收集、污水處理、公園綠化等基礎設施,讓群眾受益?!兑巹潯穼嵤┳顬閲栏竦纳鷳B管控制度,通過劃定1個城市綠心、27個鄉鎮級以上飲用水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3個省(市)級自然保護區、4個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11個省級以上森林公園的核心區、大型基礎設施通道地區、主要河道及蓄滯洪區等生態底線區,合理引導生態發展區,構建與城鄉發展體系相平衡的自然生態體系,形成城鄉生態安全格局,實現城鄉生態良性循環,有效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群眾提供和諧穩定的生態環境。
此外,《規劃》的實施,將提升城鄉居民保障水平。規劃提出均衡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治安、社會公平等。遵循公共服務“惠及全民、底線均等”的原則,提出不同人口規模的公共服務設施配置要求。同時,特別注重城鄉居民教育、醫療和文化設施的改善。一是提升城鄉教育品質。規劃以大學城建設為契機,積極引進、新建一批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校,為城鄉建設和產業發展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市財政統籌考慮并重點改善各鄉鎮幼兒園、小學辦學條件,增加設施,提高教師待遇;二是提高城鄉醫療衛生水平。規劃加快推進中心鎮的綜合醫院建設,重點改善沿海和山區基層醫療設施,增補醫療人員;三是改善城鄉文化設施。加快城區“三館一宮”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基層社區文化設施覆蓋面,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
因地制宜 不同類型村莊差異化發展
在新型農村方面,規劃通過實施約168個城鎮轉化型村莊、91個中心集聚型村莊、203個整治提升型村莊、76個特色風貌型村莊、208個生態控制型村莊和135個整體搬遷型村莊,提出不同類型村莊的差異化發展策略。除城鎮轉化型村莊外,全市將重點安排資金向中心集聚型村莊集聚,著力改善村莊幼兒園、養老院,以及道路、綠化條件。同時,原則上沿海和平原地區2000人以下的村莊、山區1000人以下的村莊,如存在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滯后、社會保障較弱,或距離城鎮較遠、“空心村”問題嚴重等問題,時機成熟時可考慮逐步搬遷,引導向中心村集聚,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