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正推進新一輪的城市總規(2016-2030年)修編。
其中,對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尤為矚目:未來將建39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總規模約2370公里——成都市規劃局總規劃師萬小鵬稱,該規模或為國內城市中的最大體量。
據悉,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新一輪修編工作已完成,該規劃現已通過省、市相關程序審查,目前正在推進報批工作。
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成都對軌道交通的大規模布局,將是其構建“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環。
軌道交通建設疾進
成都市內第一條軌道交通是2010年通車的地鐵1號線,6年時間共建成4條地鐵線,總運行公里數逾100公里——但與2370公里的總規劃公里數相去甚遠,這意味著,成都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將大提速。
根據成都軌道交通的規劃,未來將建設的不僅是地鐵線路,還包括3條市域鐵路線(成灌線、成彭線、成蒲線)、1條市域內控制線線路(簡陽環線)、2條市域外線路(資陽線和眉山延伸線),成都的意圖是:通過上述軌道線網將構建成都市域、市區兩個“30分鐘軌道交通圈”。
萬小鵬稱,對于市域內部,規劃按照“公共交通占機動化交通出行比例達到80%,其中軌道交通占機動化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0%”的規劃目標和“線網密度不低于1km/km2 ”的標準。
萬小鵬表示,“新規劃軌道線網密度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與巴黎、倫敦等國際化大都市水平相當,而2370公里的線網規模是目前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模最大的”。
對于成都在軌道交通方面的疾進,成都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李霞認為,“軌道交通對成都發展非常重要,不僅將改變未來的城市空間形態,同時還會催生出新的有潛力的開放區域和新的商業業態,對整個城市的發展潛力和投資環境也是一個改善,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增長。”
進一步講,李霞認為,到2020年成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將達到500公里,2015年底這一數據僅僅是88公里,投資數額很大。另外軌道交通建設還可以給其他相關行業帶來間接的增長點,所以它短期內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的投資效益是很明顯的。同時,軌道交通項目亦會在中長期內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從而全面提升成都經濟發展能級和水平。
匹配“國家中心城市”
成都市規劃局總規處處長張惜秒認為,成都通過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將成為成都是否能勝任“國家中心城市”稱號的關鍵。
張惜秒稱,國家中心城市是處于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城鎮層級。對外,這類城市有可能發展成為亞洲乃至世界金融、貿易、文化、管理的中心城市;而對內是在全國具備引領、輻射、集散功能的城市,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成都進行城市總規的修編,希望在未來國家的戰略布局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大城市的發展和成都市的7個2025規劃,成都目前已形成“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專題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整套成都標準和指標體系,重點包括國際影響、區域輻射、創新引領、生活品質、文化魅力5大指標。
而在生活品質指標方面,“軌道交通線網的完善程度”將是重要評分指標,因為其決定了“服務的便利性和環境的舒適度”。
事實上,根據2010年2月住建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五大國家中心城市的規劃和定位,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和重慶。而在2016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成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認為,此前國家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推動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是希望通過成都和重慶兩大城市共同引領成渝城市群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