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鐵嶺縣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采取“資產經營型”、“資源開發型”、“產業帶動型”、“合作組織型”、“招商引資型”、“服務創收型”發展模式,有力地推動了強村富民目標的實現。
在鐵嶺縣李千戶鎮小屯村的草莓大棚里,正在給草莓掐果的陳燕欽告訴記者,她家有7個這樣的草莓大棚,主要銷售方式是靠游客采摘,以前因為宣傳跟不上,種植的草莓賣不出去。2012年,村里成立了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提供的技術指導、統一宣傳使村里的綠色無公害草莓家喻戶曉。“現在,每逢節假日,周邊城市前來采摘的顧客絡繹不絕,我家的草莓供不應求,一斤能賣到40元錢。”陳燕欽說。村黨總支書記李士革介紹,小屯村現已成立蔬菜種植、生豬養殖、土地流轉、農機4個合作社,年創收200萬元左右,小屯村也從原來的負債90萬元的窮村,變成了現在總資產達到2000多萬元的富裕村。
農村要致富,領頭人是關鍵。鐵嶺縣采取從本村優秀現任村干部、致富能手、農民經紀人、合作社負責人等優秀人才中選拔的辦法,著力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發展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選為村干部。兩年來,先后有60多名致富能手和回鄉創業人員被選拔為村黨組織書記。鐵嶺縣每年還舉辦集體經濟專題培訓班,圍繞市場經濟、經營管理、財務管理等內容開展培訓,培養懂經營、會管理的村書記,并實施干部“雙掛”工程,先后選派142名村黨組織書記到鄉鎮掛職鍛煉,提高他們領導發展的能力。
招商引資型是鐵嶺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又一重要發展模式,鐵嶺縣部分鄉鎮和村不斷拓寬招商引資思路,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客商到村里辦項目,實現“村企共建,互助雙贏”。在鐵嶺縣橫道河子鎮上石碑村記者看到,村里引進的遼寧航達環保材料制造有限責任公司的工人們在加緊生產,趕制訂單。據介紹,公司自2013年10月份投產以來,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5萬元,像這樣的招商引資企業,上石碑村就引進了9家。橫道河子鎮黨委副書記王德禮說:“在壯大村集體經濟方面我們重點是支持和鼓勵村里招商引資,引入企業,采取場地出租、資源入股還有稅收分成等方式多渠道為村里增收,比如我們現在所在的上石碑村,通過引入多家企業,目前年收入達50多萬元。”
鐵嶺縣在廣泛動員的基礎上,還推出“資產經營型”、“資源開發型”、“產業帶動型”、 “服務創收型”等不同基礎、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發展模式,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鐵嶺縣李千戶鎮小屯村、馬侍郎橋村、東孤家子村等3個典型村的發展模式已成為全縣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標桿。鐵嶺縣通過村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有效提升了村黨組織的公信力,解決了村里“沒錢辦事”的問題,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向富民強村的小康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目前,鐵嶺縣集體經濟有收入的村達到135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62.5%,收入總額達到2414.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