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重磅消息在旅游圈內掀起軒然大波:國旅總社、中青旅、眾信旅游等17家旅行社發布聯合聲明,稱途牛旅游網以“不合理低價”破壞市場秩序,停止向其供應2015年7月15日及以后出發的旅游產品。途牛旅游網隨后聲明,稱因眾信旅游在沒有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中止合作,決定即日起下線眾信旅游全部產品。
對于“旅行社停止向途牛旅游網供應旅游產品”問題,國家旅游局給予高度重視,隨即組成工作小組,展開調查。由于國家旅游局的介入調解,3天之后,18家旅游企業達成與途牛網恢復合作的共識。
點評:
雖然這場“斷供”鬧劇僅持續了3天就以和解收場,但在線旅游平臺與傳統旅行社之間暴露出來的矛盾卻不可忽視。
目前,旅游業的現狀是,在前期,線下傳統的旅行社將旅游產品放在在線旅游平臺上,以增加銷量。在線旅游平臺依靠眾多旅游產品來積累用戶。當多個在線旅游平臺達到一定量級,在資本的支持下,開始掀起價格戰。除了資本市場燒錢外,在線旅游平臺還迫使旅游產品供應商降低供貨價格,來應對持久的價格戰,傳統旅行社利潤逐漸變薄。
以“互聯網 ”思維來看,傳統的旅行社代表過去,在線旅游平臺代表著未來。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傳統旅行社的門店開得越多,邊際成本越高。從這個角度來看,在O2O、“互聯網 ”的時代,即使沒有在線旅游平臺,傳統旅行社也遲早要進入透明、低毛利時代,向“互聯網 ”轉型也是必然的趨勢。
不過,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往往受限于經營思維以及原有的商業模式,盲目的“互聯網 ”轉型對于傳統企業來說也許并不適合,甚至有可能會“死得更快”.在這種情況下,傳統企業需要調整心態,不要總擔心互聯網進來就要吃掉自己,合作共贏才是“互聯網 ”重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