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規劃中指出的需要“發展壯大”的五個城市群中,長江中游和成渝地區又有著另一重使命,那就是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一起,形成長江經濟帶。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三五”規劃中指出的需要“發展壯大”的五個城市群中,長江中游和成渝地區又有著另一重使命,那就是與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一起,形成長江經濟帶。
實際上,按照本次發布的《規劃》,成渝城市群不僅要扮演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以及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示范區,也將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戰略的支撐作用。
《規劃》認為,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有利于發揮長江黃金水道支撐引領作用,提高成渝城市群對外交通網絡通暢水平,密切與東部發達地區、中部潛力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先進產業和生產要素集聚,為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提供有利條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長江中游城市群規劃已經獲得國務院批準。此外,據國家發改委網站5月3日消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已編制完成并報國務院審批。
鼓勵設立一體化發展基金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區域總面積達18.5萬平方公里的成渝城市群有9094萬常住人口,地區生產總值3.76萬億元,也就是在全國1.92%的國土面積上,依靠6.65%的人口,創造了全國GDP的5.49%。
在這一區域,核心城市表現尤為突出。在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重慶始終保持在經濟增長的第一梯隊,成都也已經成為西部地區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不過,《規劃》指出,重慶、成都兩個核心城市存在“背向發展”,協調合作機制仍需健全,空間發展戰略缺乏充分對接,高端發展平臺的謀劃和建設競爭大于合作,產業分工協作不夠充分,經濟尚未形成緊密的有機聯系,基礎設施建設不盡協調。
有鑒于此,《規劃》要求川渝兩省市共同研究制定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協同推進重點任務落實。抓緊編制出臺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建立交通、資源環境、信息、市場、公共服務、產業等專項合作機制,分領域策劃和推進具體合作事項及項目。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督促各地區采取共同行動策略,保障合作的持續穩定開展。
不僅如此,《規劃》還提出了系列舉措以建立健全區域內利益協調機制。比如,鼓勵各城市根據實際需求研究設立“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基金”,促進川渝兩省市聯席會議議定的城市群建設事項落實。鼓勵川渝兩省市聯合設立成渝城市群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中心。
此外,對于區域內次級城市輻射力不足的問題,李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根據《規劃》,這將主要通過城際交通解決。隨著區域內城區人口百萬以上大城市數量增多,對核心城市職能分擔能力的加強,對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帶動輻射也將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