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首先需要糾正大家對養老業的兩個認知偏差:
老年人產業的錢不好賺;
提到養老產業,就只有養老地產。
1.老年人產業的錢不好賺 。NO!
都在講女性經濟和嬰兒經濟,女同胞的錢和小孩的錢很好賺但老年人產業的錢不好賺。但我們通過報告分析后發現,錢不難賺、甚至是很好賺。
2.提到養老產業,就只有養老地產 。NO!
很多人提到養老,就只有養老地產。這主要是因為之前有很多地產公司轉型來做這個行業。但從我們梳理來看,養老業內涵很廣,包括:服務、產品,外圈的休閑、健康甚至還有相關金融業;并不僅僅是被大家不看好的、重資產的養老地產業。
核心觀點
★養老產業的投資窗口期開啟
我們認為養老產業的投資窗口期已經開啟:不僅是從老年人規模從2億多到4億的來看、還是撫養比的情況看,中國是“未富先老”的國家。從產業、二級市場投資的角度來看,面臨諸多機會。
★養老行業是消費性的行業,我們需要細分消費群體
我們對消費主體做了細分:分析了性別、農村/城鎮、教育水平和消費水平等,發現養老是一個不斷更迭的產業。這也同時回答了剛才提到的認知偏差——老年人產業的錢難賺。隨著越來越多高消費能力老年人口的加入,商業化程度越來越高,機遇會越來越大。
★梳理三條主線
從轉型服務業、“互聯網+”、大健康與大休閑等梳理了三條投資主線。
對于養老產業研究框架的話,從行業層面強調三點。
2015年是整個養老產業的投資窗口期開啟
★草根調研看,2010年養老創業開始興起,我們看到上海周邊的養老地產是在2011年/2012年投入使用。基本上到今年為止,不超過三年時間。所以從產業角度來講,養老產業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
★從投資角度來講,我們認為投資窗口期開啟,主要是兩層含義:
第一原先做養老社區服務、養老地產的公司最早在今年開始盈利,有些的話可能要推遲到2017年或2018年。這些公司盈利的話,對于二級市場來講,我們覺得是一個機遇。
第二條線整個市場規模來講,現在測算老齡人口2億,從2015年加速增長。到2050年將達到4億,大概占比總人口1/3 ,2015老齡人口是加速上的時期窗口。
養老融合多個行業
老年人產業不只是地產業,包含的內涵非常廣。(1)內圈的話分為四大板塊:養老服務、養老地產、養老金融和養老用品。對應的推薦20家上市公司。(2)外圈更想強調大休閑大健康,也是目前很多財團(如復星)在做的。像周邊也有些創新業務,像智能家居,老齡宜居環境的智能化建設(包括老齡人大數據采集和平臺搭建)、養老金融產品的開發。2014/2015年也屬于元年,以防養老概念是去年下半年有金融產品上市,包括老年休閑游憩產業發展空間也巨大。
養老是動態演進的市場
報告中我們列舉了八大趨勢。
★今后的話,大量老齡人聚集在城鎮,而非農村地區。雖然現在看,城鎮和農村是6:4的一個概念,但是20年之后,由于城鎮化的進程和就醫半徑來看。城鎮的銀發人群市場占比將達到70%左右。
★第二是重視女性老齡群體。從消費群層面來說,女性是消費的主力軍。老齡數量來講,女性老齡人口比男性多出3000多萬,對于消費來講也是一個增量。
★第三是失能老人的成倍增長:人口的結構性,起源于“光榮媽媽”到“獨生子女”。所以大量老齡人口集中在一個階段,到20年后,大概 80歲以上的一個平均年齡,對應的大量的失能老人。且從數量上2050年,我國的失能老人的數量大概是今年的四倍。
★第四,老年人的教育水平和消費水平一直在變。現存老人平均教育水平是初高中水平的階段,然后再看到20年之后的話,從教育層面,是在本科水平。對于整個市場的演進影響非常大。
老齡產業選擇標的的三大主線
二級市場養老作為概念板塊,其實是剛剛興起。雖然有一些上市公司,有些在講故事。但是我們覺得,大體上來講,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轉型養老或養老公司上市。
從數量上看,去年年底有公告做養老的的標的在四五十家左右,到現在數據擴張到一百家以上,我們分析預計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還在進行養老產業的布局。
1、傳統企業轉型養老地產服務提供商
第一條是傳統企業二次創業或轉型:養老服務、地產提供商。 主要的邏輯在于,原先的主業增速慢,甚至下滑,那從轉型或二次創業角度來講,上市公司標的都接近于同一起跑線上。
★主要是看三點:轉型決心強、籌備工作/時間長、具可行性和連鎖化的潛力。
★相關的代表公司:雙箭股份、魯商置業、湖南發展、金陵飯店、世聯行。
2、巧用“互聯網+”打通老齡化大城市的脈絡
★邏輯在于,我們看到20年之后,我們的勞動力人口縮減嚴重,同時老年人口成倍擴張,怎么應對這樣的矛盾呢?在于,從現在的社會需要來布局智慧城市和智慧養老。包括從標的來講,主要看兩點。
第一,產品商業模式是否到位,產品做的怎樣;
第二點,是所服務的市場區位較好、與政府深入合作。因為從智慧養老是有區域劃分的,這些上市公司和政府的合作程度,和社區簽訂的訂單量,會大量影響到對應產品的推廣。
★從這個角度,我們挑選的標的是易華錄、銀江股份、南京新百、奧維通信、東軟集團。
3、養老產業攜手“大健康”與“大休閑”
★邏輯是我們覺得大大受益于老齡化趨勢和老年人的消費升級和經濟轉型,其中大量參考日本產業發展,從大健康、大休閑選擇標的化。
★大休閑”代表公司:北部灣旅、北京文化、中國國旅、宋城演藝、新文化
★“大健康“代表公司:迪安診斷、世榮兆業、九安醫療、宜華健康、泰格醫藥。
Q&A
Q: 現有的公司盈利模式是怎樣的?并且你們認為未來還有什么可以做的?
A:目前行業的模式化差異大。在養老內,主要集中在地產服務、智能化。有極少數地產今年開始盈利,盈利來自三塊,第一主要在床位費,例如一個床位的租價;第二塊是餐飲費;第三塊是其他附加費用,例如醫療和其他護理服務。在智能養老角度來講,公司在于和一些社區簽訂單。從年初情況來講,我們選擇的標的都是今年業績有安全邊際的公司。
Q: 真正做出租床位、醫療的這些主業的公司,這些盈利公司的ROE的指標不高?
A: 市場默認養老這個市場很難賺錢,但我們認為不會。主要原因是兩點:
第一,老年人的觀念也在變。為何說今年是元年呢?有大量的公司,例如復星,大概從2010或者09年就開始著手做這個事情了,前幾年虧損,從今年到明年開始盈利了。
第二,我們想強調的是其實老年人的錢好賺。但從盈利的角度,我們只需抓住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的那一批老年人的錢。比日離休老干部、大學退休教授。他們不管消費能力還是消費觀念都是非常超前的。從盈利的角度,目前大頭也是聚焦在特定的消費群體。在后面的話,市場的逐步打開的過程。
另外,補充下:在國內第一個拿民政和工商雙牌照的公司是在2012年,因此這個行業從剛開始做到現在,不到三年。因此我們現在探討養老產業的商業模式,可能類似于兩年前探討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億元,是個比較虛的東西。目前都是嘗試,未來哪個走出來還需要個不斷嘗試的過程。
因此在投資過程中,我們更看重這個公司老板是短期玩股票,配合市場講個故事,還是有這方面的事業心,是否有多年的準備來投入到養老這份事業中去。
大家提到養老產業“不賺錢”,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斷更迭的市場,最后取決于執行力和如何操作。我們的思考是這樣的:如果要做大,最好的方式是借助管理、財務或者人力上的杠桿,做管理輸出并且充分發揮杠桿作用。但目前尚處于探索互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