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消費來生產,重塑養老產業模式和結構
養老產業是服務于消費者的產業,一切服務的原則和前提是滿足人的需求。養老產業會經歷從“按計劃生產、按計劃消費”,到“按市場生產,按利潤分配”,再到“按消費生產,按價值分配”的發展過程。從混沌到清晰,從無序到有序,誰能深入產業,誰能抓住消費痛點,誰就能給創造者提供創造價值的機會。
2013年養老產業元年開始,養老服務結構化失衡,短缺與空置并存,供給與需求錯配的產業問題凸顯。2015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次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次峰會上也強調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解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激發產業活力,促進協調發展。改革的關鍵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給養老產業帶來了很大影響,減少無效、低端供給,提高服務質量。如何獲取消費者,如何抓住痛點,就是核心價值。
人先于產品,產品先于交易,交易先于收益,是養老產業“鏈式經濟”的商業規律。養老產業會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潮進入新常態,這是產業形態向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
二:加入平臺或做平臺
行業將越來越垂直、協作越來越完善、參與者越來越強大,未來養老產業發展只有兩種模式,加入平臺,或自己做平臺。而所選擇的模式,是由你所處的位置和帶來的價值決定的。
加入一個平臺,憑的是你是誰、你能提供什么、為平臺創造什么價值。差異化必不可少,精耕細作尤其重要。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平穩秩序,讓每個參與者都能各盡其才,各取所需。

去年全國老齡辦將老齡產業梳理了八大類細分市場85項服務內容,涵蓋老年服務業、老年商務服務業、老年文化服務業、老年醫療服務業、老年康復護理業、老年健康促進服務業、臨終關懷服務業、殯葬服務業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找準自身優勢,逐漸向專業化細分市場轉移,為養老產業帶來更加均衡合理的產業結構。大目標、小行動,以小見大,以一個點撕開,做成一個養老產業的“獨角獸”,這是一個工匠般的信仰。
自己做平臺,憑的同樣是這三個問題,你是誰、你能提供什么、為平臺上的參與者提供什么價值。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許多無產品無資源無資金、不愿投入也沒有實力投入的企業,都聲稱要整合資源、發展平臺化戰略。卻忽略了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你擁有的能力決定了調動資源的大小,給資源提供方提供什么,是考驗平臺價值的最關鍵問題,做平臺是需要有被依附的能力。
因此,找到自己的長板,將自己擅長的一面發揮到極致,然后尋找合適的人跟你協作。自身潛力是支點,平臺機制為杠桿,資源整合的力量范圍,就是擁有和掌控平臺的大小。
三:資本加快養老產業發展
隨著VC、PE密集布局養老產業,上市公司持續性投資,外延并購整合動作頻頻,而擁有優質項目和資深產業資源是投資機構選擇標的時的關注點。對于未來想獲得資本市場關注的企業來說,做到三點很關鍵,那就是“錢”,擁有賺錢的能力——找到錢——讓錢生錢。
第一,擁有賺錢的能力。具體是在某一細分市場前瞻性地把握行業機會點,做出一個有故事、能運營的實體,具備賺錢的資本。整合資源的戰略重點,應放在對業務架構搭建有重要補充作用的合作上,通過股權置換產業高價值資源,共建具有示范價值點。只有業務模式經過市場驗證,同時已建立起強大而迅速的資源調配和企業整合能力,經營過程中 形成標準運作體系,那么下一步展開的規模擴張就擁有令人青睞的本錢。
第二,找到錢。具體是要合伙做大產業規模,單個項目并不構成永久的核心競爭力,模式很易模仿,快速構建壁壘是關鍵。因此養老產業一體化、規?;潜厝悔厔?,吸收并購將成為重要手段。資金規模制約企業能走多遠、能做多大,通過示范點吸引資金進入。利用合伙機制共擔共享,快速擴張規模,做到有規模能盈利可持續,迅速累積巨大的用戶群,從而形成競爭壁壘。
第三,讓錢生錢。就是讓資本驅動戰略,對接資本市場反促產業升級。讓養老產業的創業者利用上市對接資本市場,進而推動市值運作,發揮資本運營平臺優勢。從而更有效率地鞏固或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通過反向促進商業模式和人才團隊升級、完善和優化產業布局,由此具備持續增長力,方能有效規避產業周期風險,把握住產業競爭的主動性和優勢。
產業運營和資本運營是驅動養老產業發展的持續動力。發掘投資機會,不斷地優化資源和管理,再加上有效地對接資本市場,那么離完成養老產業的模式升級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