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提升傳統工業。緊緊抓住市場倒逼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加快運用現代裝備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為確保全年工業增速由負轉正發揮支柱作用。煤電鋁材產業集群,以氧化鋁和電解鋁深加工兩條產業鏈為主線,重點抓好投資35億元的華澤2×350MW低熱值煤發電、投資3億元的鑫銀河鋁型材深加工、投資2億元的中鋁老系統拜耳法升級改造等項目,加快建設全國百萬噸鋁循環產業基地。煤焦化產業集群,以煤焦油深加工、焦爐煤氣深加工、粗苯深加工三條產業鏈為主線,重點抓好投資2.3億元的陽光華泰72萬噸煤焦油深加工、投資1.5億元的王家嶺儲煤倉、投資1.3億元的陽光華泰2-萘酚等項目,加快焦化企業脫困振興和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鋼鐵鑄造產業集群,以特鋼、鋼結構、精密鑄造三條產業鏈為主線,重點抓好投資1.5億元的大捷國貿集裝箱、投資2000萬元的奮達機械減速器二期等項目,積極推進宏達、華鑫源等企業上下游聯合,全面提高抗風險能力和產品競爭力。
努力壯大非煤工業。充分利用我市資源、能源、產業優勢,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生物制藥、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抓好投資3.2億元的國昶20MW和旭泉3.25MW分布式光伏發電、投資2億元的華寶豐復合木地板、投資2000萬元的津津化工化學中間體及環保水漆等項目。全力抓好投資2700萬元的津華暉星藥物研發重點實驗室、投資2000萬元的遠東特鋁多品種氧化鋁研發中心等科技平臺建設,積極支持陽光華泰炭黑研發中心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開展技術攻關,加快成果轉化,培育名牌產品,提高工業產品核心競爭力。引導企業以“智能化”為方向,推進智能技術與制造技術、運營管理深度融合,實現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一體化。實施中小微企業創辦、“小升規”成長工程,發展小微企業300家,小升規企業3家。力爭工業新興產業投資比重達到65%,增加值占比達到20%。
全面創優發展環境。繼續實行縣處級領導包項目、包企業“雙包”責任制,扎實推進干部入企服務專項活動,積極開展“各類申報項目受理材料大起底”,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向“下”主動提供服務。堅持國有民營同等對待,認真落實省市各項減負政策,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和稅費負擔,做好生產要素協調供給,幫助焦化、鋼鐵等企業加大營銷力度,幫助水泥、建材等企業就地消化產品,幫助電解鋁、鋼鐵企業擴大直供電范圍,降低生產成本,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經濟效益。充分發揮企業家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旗幟鮮明支持企業經營發展,理直氣壯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全力以赴為企業排憂解難,創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優、信譽最好的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家發揚“爭強好勝、勇為人先”的河津精神,堅定發展信心,勇于應對挑戰,加快轉型升級,全力推動河津經濟鳳凰涅槃、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