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8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包括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19.37平方公里)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24.41平方公里)。同時,規劃范圍還涵蓋重點聯動發展區,主要包括廈門島、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翔安空港新區、新一輪產業聚集平臺(翔安、同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現代服務業基地)等。規劃期限為2015年-2019年。
三大區域:
一是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域,包括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區;
二是聯動發展區域,主要包括廈門島、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翔安空港新區、新一輪產業集聚平臺(翔安、同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現代服務業基地);
三是功能輻射區域,主要包括廈門全域、廈漳泉大都市區、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
(一)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域
包括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
兩岸貿易中心核心區:
產業布局,分成:國際貿易綜合發展區、郵輪母港配套區、金融商務服務區、臨空產業集聚區四個功能區
東南國際航運中心海滄港區
產業布局,分成3個功能區:航運物流集聚區、臨港產業發展區、新興服務業集聚區、
(二)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域
主要包括廈門島、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翔安空港新區、新一輪產業集聚平臺(翔安、同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現代服務業基地)
(三)自貿試驗區功能輻射區域
主要包括廈門全域、廈漳泉大都市區、臺灣自由經濟示范區。
目標建設 產業布局廈門市自貿試驗區重點發展國際貿易、航運物流、金融服務、專業服務、高端制造五大產業集群,近期培育建設區域性融資租賃業集聚區、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地等十大功能性產業,力爭經過三至五年的改革試驗,積極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探索金融服務創新,基本建成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貿易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一區三中心”發展目標。
5大產業集群
1.國際貿易產業集群: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大宗商品交易、跨境電商
、國際運營總部
2.航運物流產業集群
航運物流服務、航運專業服務、國際中轉集拼、國際航空服務、國際郵輪母港、對臺航運物流合作
3.金融服務產業集群
人民幣跨境業務、融資租賃、資產管理、專業金融
4.專業服務產業集群
文化產業、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社會服務業、教育服務
5.高端制造產業集群
飛機維修、新材料與新能源、加工增值
產業規劃十大亮點
1、加快建設“大陸對臺貿易中心”
根據規劃,廈門片區將大力發展國際名品展示交易和保稅期貨交割,鼓勵區內企業統籌開展國際國內貿易,引進更多企業和商品在區內開展倉儲展示貿易業務,推動形成更多商品的進口交易中心。進一步提高貨物貿易通關效率,創新保稅與保稅延展貨物聯運模式,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大陸對臺貿易中心”,加強與大嶝對臺小額商品市場等載體聯動建設,積極爭取優惠政策,放寬臺灣商品免稅額度限制。
2、放寬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條件
放寬服務業領域的市場準入條件,圍繞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會展服務、專業服務、通訊服務、教育服務、旅游服務、文化服務等重點領域制定擴大開放措施,逐步取消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限制等限制措施,營造有利于各類投資者平等準入的市場環境。深化廈臺服務業合作,深化與臺灣在通信、運輸、會展、旅游、醫療、金融、中介服務等領域的合作。
3、打造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依托廈門口岸貿易優勢及其周邊主要產業集群,引進國內外特別是臺灣等地的各類交易主體,推進石油、有色金屬、酒類、糖類、糧油等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臺建設。積極拓展新的大宗商品品種,包括石材、化工、大宗農產品、再生資源、鋼材等。探索開展大宗商品中遠期衍生品交易,爭取開展期貨保稅交割業務。注重定價權和話語權提升,注重服務實體經濟,推動平臺成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定價中心。
4、發展跨境電商平臺
發展跨境電商平臺,集聚跨境電商相關主體,完善與之相適應的檢驗檢疫、跨境支付、物流等支撐系統,建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地。充分依托廈門與臺灣特有的海快通路,實現載量高、成本低、時效快的對臺物流創新和監管模式創新;利用臺灣亞太轉運中心以及“六海一空”自由經濟示范區優勢,吸引全國往來兩岸甚至歐美的快件貨物以廈門為口岸,通過臺灣中轉,積極打造立足兩岸、鏈動全球的跨境電商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支撐廈門形成東南國際快件及跨境電商貨物集散轉運中心。
5、支持推進“廈蓉歐快鐵”項目
積極建設智慧港口,加快港口尤其碼頭企業的轉型升級,提升航運物流輻射功能,推進自動化碼頭、深水泊位、航道擴建等項目建設,調整海滄港碼頭功能,優化提升集疏運系統,整合后方陸域空間,積極擴充內貿沿海航線,大力發展國際中轉、港內駁運、內貿中轉等業務。支持推進“廈蓉歐快鐵”項目及相關配套,主動融入“一帶一路”中歐物流通道建設。
6、發展國際中轉集拼業務
發揮集裝箱運輸優勢,進一步突破航線航班、監管模式、運輸政策等限制,在試點基礎上擴大規模,發展航空快件國際中轉集拼和港口國際中轉集拼業務,降低國際物流成本;打造拆拼箱服務平臺,方便中小企業開展對外貿易。增設航線、航班,逐步開放地區航權,建設區域性樞紐機場和國際貨運口岸機場。
7、促進金門-廈門游艇自駕游
依托東渡國際郵輪母港,吸引國際郵輪公司設立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常態化運營駐港郵輪,發展境外郵輪租賃業務、郵輪金融業務、臨港郵輪旅游商業集聚區、國際郵輪旅客集散中心,吸引郵輪產業鏈上下游產業的集聚。促進金門-廈門游艇自駕游旅游業務發展。在發展兩岸郵輪航線基礎上兼顧日韓、東南亞郵輪產品,拓展臨港旅游商業經濟,推動東渡國際郵輪母港成為海峽郵輪經濟圈的核心港口。
8、建設兩岸貨幣清算中心
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和貸款,跨境投融資、擔保、發行人民幣債券,設立以人民幣計價交易結算的各類金融交易平臺和大宗商品現貨交易等業務,鼓勵廈門金融機構與境外金融機構開展貨幣清算業務,建設兩岸貨幣清算中心。
爭取優惠政策,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憑區內機構和個人提交的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經常項下和直接投資項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在區內執業的個人開展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可按銀行結算賬戶制度的規定開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或者個體工商戶單位銀行結算賬戶,辦理人民幣跨境收付;允許區內企業根據自身經營和管理需要,開展境內外關聯企業間的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集中收付業務。
9、吸引國際高端醫療品牌入駐
廈門片區積極發展社會服務業,醫療服務方面,吸引一批國際高端醫療品牌入駐,鼓勵外資投資國內技術水平相對較弱的領域的專科診所。
利用保稅優勢,發展依托大型醫療設備的醫療服務,聯動發展醫療器械、高端檢測儀器等健康服務產品的展示交易。深化兩岸養生健保、健康照護等合作。
教育服務方面,吸引臺灣及國內外優質教育培訓品牌,發展合作教育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促進教育培訓業向國際化發展。
10、建設全球重要航空維修基地
廈門片區發展高端制造產業集群,其中,飛機維修方面,鞏固現有結構維修、發動機、起落架、部附件等維修能力,拓展零部件維修、零部件制造、公務機維修及改裝產業,擇機發展通用飛機組裝業務。創新航空維修監管辦法,建設全球重要航空維修基地。
十大區域中心建設:
建設區域性融資租賃業集聚區、建設冷鏈物流中心、建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基地、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設保稅展示銷售中心、建設兩岸跨境人民幣合作先行區、打造服務外包產業聚集區、建設航運物流中心
、建設生物技術產業集聚區、建設全球重要航空維修基地
共31項產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