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龍虎山景區可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龍虎山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近年來,龍虎山景區立足推進旅游強省、旅游強市發展戰略,以產業集群發展為方向,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全力促進旅游產業升級轉型,實現景區跨越發展。
龍虎山景區開發圍繞“一廊三區四核多片”規劃布局,實行分級保護,注重保護生態環境,突出景觀資源特點,堅持可持續發展,注重系統性協調。同時,景區摒棄走單一項目逐個發展難見成效的老路,通過把旅游要素聚合、產業拓展、功能復合,促成與旅游活動相關的上下游產業和橫向產業組成的產業體系、產業群體的聚合與集成,全力打造兩大旅游產業極核,重點形成三大旅游產業區塊,最終形成點、線、面結合的旅游集群發展網絡。
今年,一批豐富景區旅游產品的項目全面啟動,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尋夢龍虎山》已于4月正式上演;《龍虎山地質花卉公園》已于3月試營業;大型旅游商業綜合體逍遙城已進入室內裝修階段,預計11月開街;全球首家4D漂流項目《圣井山漂流》將于年內開漂,《夢幻樂園》、《天師林文化旅游景區》、《仙人城景區》等23大重點項目都在火熱建設中。一個個項目的建設,不斷豐富著龍虎山景區旅游產品,壯大著旅游經濟,也帶給了游客更新鮮的旅游體驗。
在加快旅游產業飛速發展的同時,龍虎山景區對原生態的保護及修復更是竭盡全力。景區高規格科學編制的《龍虎山風景區總體規劃》、《龍虎山風景區概念性規劃》,明確了嚴格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生態旅游建設規劃理論及技術指標體系,建立起“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體系。原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利用是始終貫穿《尋夢龍虎山》大型實景演出的創作理念。全場不設置固定觀眾席,避免破壞環境的環保理念,源于對山水的尊重;“行進式”的觀演方式,便于人們更好地與山水對話;采用充電裝置的觀眾船避免了對水體的污染,節能環保;巨大天然崖壁上的裸眼3D投影,是人與自然共同創作的結果。
在推進龍虎山景區的產業轉型升級、綠色崛起的進程中,生態優勢始終是主旋律。龍虎山核心景區森林覆蓋率達到91%,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5倍,居全國各著名景區前列。在景區內的瀘溪河邊,已經連續多年發現來這里越冬棲息的中華秋沙鴨群落。同時,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莼菜也在這里被發現。據記者了解,龍虎山上還建有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里面種植有鄉土樹種羅漢松、銀杏、女貞、碧桃等200多種,各類濱水植物水杉、鳶尾、風車草等20余種。
龍虎山的生態優勢在培育旅游產業、招商引資,增強對外吸引力,增強發展競爭力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特別是隨著“旅游強省”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龍虎山以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與國家旅游發展綜合示范區為總抓手,按照“規劃統領、項目帶動、改革突破、跨越發展”的總要求,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加快轉型升級,努力朝著綠色崛起的目標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