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成功經驗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在學習新加坡的過程中,必須緊密結合龍崗區的實際情況,嚴格遵循‘國際接軌+中國國情+區域特色’的原則,在借鑒中有所取舍、有所創新,務求實效。”今年上半年,龍崗區組織部分處級干部組建城市建設與管理專題調研組,到蘇州工業園區考察學習,實地參觀了園區鄰里中心、智慧城市之中國智能交通示范工程——蘇州工業園區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創新城市管理下的新社區典范——泰元社區等地,并與新加坡來的專家現場交流“取經”。調研組指出,借鑒以中新合建的蘇州工業園區成功經驗,使龍崗的對標更切合實際。
規劃前瞻
參照蘇州工業園“九通一平”標準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化戰略實施,龍崗區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對城市規劃的認識水平、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但對比新加坡,我們在城市規劃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調研組認為,規土部門要積極協同建設、環保、交通、市政、交通、林業等部門,搞好周密調查研究和分析預測,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環境、資源、人口因素,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立足30年至50年,高起點、高標準編制龍崗城市發展規劃體系。
具體而言,可參照蘇州工業園“九通一平”的規劃標準,進一步編制符合龍崗區實際的交通、環衛、供水、路燈、園林綠化、污水處理以及娛樂、文化教育、體育設施等專項規劃,大力推廣并嚴格實行陽光規劃制度,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認真吸納專業人士和社會公眾的建議和意見,形成全面科學綜合配套的規劃體系。
與此同時,要建立高標準的環保體系。龍崗區政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把規劃投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期投資,以城市規劃成果的高標準、高質量,提高區內環保標準設置,贏得經濟社會環境發展的高速度、高效益。此次調研中,調研組一行發現,蘇州工業園區已成功借鑒新加坡經驗,園區內各項環保標準的設置遠遠高于一般城市,投資額超20億美元。
一組數據令人關注:環保一票否決項目超300個;清潔能源使用率、危險廢物、生活污水和垃圾無害化集中處理率均達100%;累積建成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綠地覆蓋率超過45%;垃圾桶配置和環衛工人休息室設置標準嚴格按照1公里20個垃圾桶、2公里1個環衛工人休息室的標準設置。
構建格局
學習扁平化城市管理組織架構
調研組相關人士回憶,在參觀完蘇州工業園后,龍崗調研組一行感慨構建科學高效的城市管理運行格局至關重要。
首先,要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長效化。對于龍崗而言,必須加快完善城市管理的行業發展規劃以及行業規范、管理標準,健全城市基礎設施檔案,實現城市管理工作從粗放管理向精細管理、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轉變。同時,圍繞加強城市長效管理,進一步健全街道的城市管理機構,明確城市管理任務,充實街道、社區的城市管理力量,使其切實承擔起對居民區內市容環境衛生、市政公共設施、園林綠化等方面的監督與管理職能。
其次,要健全城市管理規章制度。調研組認為,新加坡城市管理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城市管理法規體系。因此,他們建議龍崗區應推行“法治城管”,通過完善城市管理各項配套的法規,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制止和威懾在城市管理中的違法行為。他們提醒,要實現教育與懲罰相結合,對城市居民進行法制教育,讓居民充分理解法律法規后,再進行嚴格的執法。
再次,要優化城市管理層級結構。調研組在考察報告中認為,新加坡城市管理的組織架構是扁平化的,可概括為“一級政府、二級服務”,主要包括市鎮理事會(tcs)和人民協會(pa)兩個層級。其中pa負責社會管理和社區建設與管理,成立于1960年,擁有超過1800多個基層組織,是社會和諧、居民政府之間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的溝通紐帶。
目前龍崗區城市管理層級結構較為復雜,即為“二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政府與居民之間溝通不暢通,調研組建議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專業管理向社會管理拓展,充分發揮城區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體作用,組織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城市管理工作,實現城市管理的全覆蓋。
圍繞便民探索“自治城管”模式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化,“工業4.0”和“互聯網+”正深度影響城市管理工作,結合新加坡和蘇州工業園經驗,調研組認為龍崗必須加強智慧城管建設,同時順應時代新特點,探索“自治城管”模式。
據悉,新加坡在智慧城管建設上,展現了其城市管理理念的超前性,尤其注重運用高科技技術完成智慧城管建設。如地理信息系統(g23)監測蚊蟲病例和感染源、推行自動化“氣動垃圾收集系統”、智慧社區建設等。
“借助智慧城管不只是硬件上改造,更要在理念上重塑,實現對城市管理機制的升華。”調研組建議,龍崗區應大投入引入科技手段,本著資源共享、逐步完善的原則,整合和利用目前相關部門已建的在線監測信息設施,搭建統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平臺,建立高效的監控中心和智能指揮中心,提升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
在推行“自治城管”模式上,新加坡通過政府有計劃引導企業、社會性組織及志愿者參與城市管理,不斷教育公眾自覺保持環境清潔,對不遵守規則的嚴格執法,并推行清潔環保周、最清潔屋苑競賽、植樹日、撿垃圾活動等評比活動。
調研組認為,龍崗區亦可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強化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弘揚“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的理念,引導市民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城市意識和環境意識,提高全體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城市管理中如何凸顯便民頗為重要。據悉,新加坡在行政審批、交通設施、商業娛樂等各方面都以便民優先,其中,建立的“鄰里中心”很好地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完善的商業、服務、娛樂等生活配套服務,蘇州工業園區在社區建設上很好地消化了這一點。調研組認為,龍崗區亦應嘗試推行一系列的便民措施,通過建設市政設施、網絡平臺、交通配套等多途徑實現“以人為本”的城市管理,在部分新建住宅區配套商業開發不足的現狀下,可考慮投資興建的不以贏利為目的“鄰里中心”,提供全面、配套、便利的社區服務,極大地方便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龍崗調研組在《新加坡城市建設管理給我們的啟迪》中表示,在學習借鑒新加坡城市管理經驗過程中,建議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走出去”即是由龍崗區政府派出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和選拔出來的優秀專業人才,按專業和不同階段需要,分批赴新加坡培訓,深入研究,消化由新方提供的有關新加坡經驗的資料;“請進來”即是聘請中新雙方的專家、智囊團和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在龍崗區就地培訓干部,通過具體的工作實踐直接傳授經驗,并嘗試將相關經驗在龍崗區內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