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青島國際海洋裝備科技城,地址在高新區,占地1400畝,將重點圍繞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海洋裝備配套系統與設備、海洋裝備研制工藝等,開展海洋水文氣象觀測設備、水下智能探測設備、海洋雷達設備、海洋光學探測設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配套設備等海洋裝備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轉化、實驗、服務和產業化。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
■一院:海洋裝備研究院,地址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占地約400畝,將重點圍繞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深海潛器等海洋裝備,以及動力系統、電力系統等關鍵系統及關鍵設備共建,形成研發、設計、集成、試驗、技術轉化、服務與產業化。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
近日,市政府與中船重工集團簽約,攜手共建海洋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這是青島海工裝備研發的里程碑式事件,其“一城一院”的大手筆規劃布局,將進一步增強青島在海洋工程裝備方面的創新優勢,促進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中船重工(CSIC)成立于1999年,是特大型國有企業。擁有46個工業企業、28個科研院所,集中了我國艦船研究、設計的主要力量,有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0多個大型實驗室,與韓國現代重工、日本三菱重工一起位居全球造船企業三強。截至目前,中船重工在青島投資近200億元,已實現百億產業,形成了大型船舶、大型海洋平臺、低速柴油機、大型曲軸、甲板機械、艦船電機和電力推進系統等產品的科研和生產基地,為青島船舶工業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根據市政府與中船重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重點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技術船舶及海洋裝備設計、研發和產業創新體系,力爭到2020年,中船重工在青島集聚研發機構達到10家以上,組建約1500人的科研開發設計團隊,形成“一城一院”創新發展格局,建成綜合實力強、專業特色明顯、部分專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裝備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支撐中船重工青島企事業單位經濟總量超過300億元。
根據協議,雙方將合作構建海洋裝備自主創新體系。雙方發揮各自優勢,推動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海洋裝備配套系統與設備、海洋裝備研制工藝的研發、產業化與服務,重點開展水下智能機器人、深海探測裝備等產品的研制和產業化,推動建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緊密結合、協調發展的海洋裝備自主創新體系。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高新區建設 “青島國際海洋裝備科技城”。重點圍繞海洋資源開發裝備、海洋環境監測系統、海洋裝備配套系統與設備、海洋裝備研制工藝等,開展海洋水文氣象觀測設備、水下智能探測設備、海洋雷達設備、海洋光學探測設備、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配套設備等海洋裝備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轉化、實驗、服務和產業化。高新區規劃提供約1400畝土地,其中,在國際創新城提供約800畝土地,由中船重工按照產城一體的理念,規劃建設青島國際海洋裝備科技城;在高端裝備產業區提供約600畝土地,由中船重工規劃建設青島海洋裝備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設 “海洋裝備研究院”。重點圍繞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深海潛器等海洋裝備,以及動力系統、電力系統等關鍵系統及關鍵設備共建,形成研發、設計、集成、試驗、技術轉化、服務與產業化。青島西海岸新區規劃提供約400畝土地,由中船重工建設海洋裝備研究院及產業化基地,并配套建設人才公寓。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
“中船體系內的諸多企業集聚青島的態勢,必將進一步彌補我市海洋裝備研發方面的短板,可助力我市突破制約海洋裝備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的瓶頸,在大型成套設備、關鍵技術、關鍵部件和基礎元器件制造等方面實現自主創新,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導、高端產業集聚的全新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對我市海洋裝備產業升級發揮巨大作用。”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新聞鏈接
海洋裝備制造產業在青島成集群態勢
近十年來,青島先后引進了中船重工、武船重工、中海油海工、中石油海工等國內造船和研發、配套企業以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企業,基本形成了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高度集聚發展的態勢。一批致力于多領域船舶制造相關研究的高端研究機構及項目紛紛在青落戶。一系列創新技術和成果相繼誕生,并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根據我市“十二五”海洋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重點突破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著重發展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和海洋儀器儀表等高端裝備產品。《關于加快推進青島市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全市船舶及海洋工程總產值將超過8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建成布局合理、產業鏈完善、國內競爭力較強的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