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尋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動力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引領和激發創新作用顯著,蘊含著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動能。隨著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軍民融合將全面提速,有望成為未來幾年下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發展主題。為此,溫州應順勢而為,搶抓機遇,深入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助推“三個城市”建設。
一、軍民深度融合發展背景
全面增強軍民融合度,有效推動“軍轉民”“民參軍”,已成為當今世界國防科技和軍工發展的重要趨勢。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到今年3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步伐明顯加快,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據統計,截至2016年,工信部分七批認定了333家示范基地,其中軍民結合產業示范基地共有32家,約占全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總數的10%。
繼浙江省“十三五”建規劃議明確指出,“積極創建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加快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之后,今年出臺的《中共浙江省委關于補短板的若干意見》再次強調,“支持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加強軍民兩用技術研發交流,推進重點技術和產業“民參軍”“軍轉民”。目前,我省杭州、寧波、紹興、舟山等地都在主動爭取創建軍民融合示范區,軍民融合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二、溫州軍民融合產業現狀
近年來,溫州市積極探索軍民融合促進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了軍地之間良性互動、優勢互補、融合發展。1、搭建裝備保障網絡平臺。整合溫州市信息網絡、科技人力、設施設備等潛力資源,搭建集指揮控制、裝備動員、綜合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的裝備保障網絡平臺。2、參與軍民結合產業發展。先后組織200余家企業參加全國各地開展的軍民兩用技術科技成果交流 ,鼓勵和扶持民營企業參與國防和軍民結合產業建設與發展。3、加強國防科研院所合作。相繼引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軍工科研院所,為軍民科技合作開拓新渠道。
對比周邊城市,我市在軍民融合促進產業轉型中還存在信息不對稱、現有底子薄、前期謀劃不夠深等問題和短板。如由于軍地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軍民融合信息共享平臺,導致對軍民融合項目掌握不清、銜接不緊。
三、溫州軍民融合產業發展重點
大力發展軍民融合產業,是溫州市加快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轉型的一條重要途徑。貫徹國家軍民融合戰略,溫州應以加快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核心,加快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著力推進和實施一批軍民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著力培育和壯大一批軍民融合市場主體,全面提升軍民融合產業的引領能力、軍民兩用技術的創新能力、資源要素的共享能力。
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軍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國防和國防動員建設中有著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國際軍民融合發展中,發展信息化武器裝備所需要的信息技術有70%-80%來自民用信息技術。隨著樂清電子元器件產業園等一批產業平臺的加快建設,和中電信息產業園順利落戶我市,溫州信息產業發展基礎日趨扎實。為此,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中,可重點發展電子信息制造業、軟件與信息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大領域。
2、激光與光電產業領域的軍民融合。激光與光電產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也是發展高性能或高技術武器裝備的必備技術。2011年,科技部提出把中國(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打造成為全球激光應用中心,激光與光電產業是首個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示范試點項目。為此,推進激光與光電的軍民融合發展中,可重點發展激光、光電能源、半導體照明、光通信四大領域。
3、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領域的軍民融合。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裝備和高端智能裝備,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我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門類多、基礎廣、占比高,擁有電工電氣、泵閥、汽摩配、通信設備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高端產品、重點企業和優勢行業,是溫州市未來工業經濟發展方向。為此,推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軍民融合發展中,可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配件生產、關鍵基礎件等六大領域。
4、新材料領域的軍民融合。新材料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賴以生存的“食糧”。溫州新材料領域發展基礎扎實,在聚氨酯、薄膜塑料、工程塑料、橡膠、硬質合金、不銹鋼無縫管材等產品領域具有較大的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為此,推進新材料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中,可重點發展先進高分子及復合材料、高端金屬與功能材料兩大領域。
5、新能源領域的軍民融合。新能源技術及產業諸如高效電池技術、節能技術等在武器裝備中應用廣泛。近年,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正泰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民營光伏發電企,華儀電氣的風力發電位居國內前列。為此,推進新能源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中,可重點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半導體照明器件、核電關聯產業等。
四、溫州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對策建議
1、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根據國家發改委牽頭擬定的《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將在全國首批創建10家“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以推動全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我市應緊抓此契機,圍繞上述五大領域的軍民融合,依托兩個省級產業集聚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加大區域資源整合集聚,引進一批軍民融合項目,努力打造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
2、著力引進一批“軍轉民”項目。深化與軍工大企業大集團和軍工院校之間的戰略合作,建立完善軍工經濟與地方經濟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爭取重大軍工科技專項、工程項目及高端研發機構落戶我市,積極組織產品交易會、博覽會、洽談會等活動,加強軍工企業與地方企業的交流合作。
3、全力扶持一批“民參軍”企業。鼓勵和扶持民口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事業單位承擔軍品科研生產任務,參與軍工企業的改制重組。鼓勵民口單位與軍工單位加強產學研用聯合,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支持民口單位優化資源要素、集聚發展,發展軍民結合產業的特色領域及產品,滿足國防需求。
4、加大軍民融合產業保障力度。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協調小組,統籌全市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工作。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主要用于我市軍民融合產業項目對接合作、基地培育建設、技術引進研發等扶持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