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參加北京代表團開放日活動時,就北京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的功能疏解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李士祥表示,北京周邊被河北固安、三河等14個縣市以及天津的武清、薊縣環繞。天津、河北是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天然選擇。過去一年,北京與天津、河北積極搭建30個產業對接平臺,推進50多個重點轉移項目。
李士祥說,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難主要是體制機制的創新,要跳出三地自有的體制,建設創新共同體。要做到規劃協同,現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態勢很好,但是空間布局上總體比較零散,呈現遍地開花的現狀。只有編制好規劃才能談功能,沒有規劃只能談項目。建議及早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更好地明晰三地定位,同時抓緊編制京津冀城鎮體系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還要做到政策配套,要讓企業遷得出留得住能發展,需要國家和三地政策協同配合,在財稅、投資、金融、社保、人口等多方面出臺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
李士祥還表示,優化區域公共服務的資源,將緩解北京城市運行服務壓力。北京的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相對豐富,這也導致北京的人口聚集、公共服務供需緊張。通過協同發展,推動北京疏解部分公共服務功能,擴大區域醫療、教育的合作,將有效緩解這個矛盾。今年將下決心疏解一批教育醫療項目,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區域輻射,促進三地共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