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產業結構如何調整?8月5日,平頂山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最新印發的《平頂山市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著力搶抓產業轉移和新一輪產業變革“兩個機遇”,強化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升級“雙輪驅動”,推進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使平頂山市到2020年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三次產業比例努力實現8∶50∶42。
《規劃》的規劃期為2016—2020年,分別從發展現狀與環境分析、總體思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綠色發展、鼓勵創新創業、強化要素支撐等方面,對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目標進行了描述。
《規劃》的具體目標是,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整體競爭力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能力明顯提高;工業競爭力增強、總量穩步增加;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明顯上升。三次產業比例由2015年的9.7∶53.2∶37.1調整為8∶50∶42。培育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實力雄厚、主業突出,在國際國內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力爭年銷售收入超100億元的企業達到10家以上,其中500億元企業達到3家、1000億元企業達到1家,發展一批“專、優、特、精”的中小企業。加快建設創新體系,實施名牌戰略,力爭培育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名優品牌產品10個、超億元的名優品牌產品50個,形成一批在國內外具有競爭能力和影響力的名牌產品。全市科技進步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達到55%,科技投入保持較大幅度增長。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基本形成,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顯著提升;服務業整體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市資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各類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7%左右,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10%,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左右,重點培植3至5個靜脈產業園區。
《規劃》在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方面特別指出,一要化解過剩產能,在煤炭、鋼鐵、焦炭、水泥等行業,嚴格控制新增產能,依法依規淘汰落后產能和其他不符合產業政策的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二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堅持發揮優勢、區別對待,綜合運用戰略合作、兼并重組、招商引資、鏈條延伸、產品拓展、技術升級、品牌提升等舉措,推動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裝備制造、輕工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綠色化、循環化和高端化發展,培育競爭新優勢。三要積極發展新興高成長產業,堅持無中生有、有中出新,緊跟發展潮流,瞄準技術前沿,引進標桿企業,大力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關聯度高的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和醫療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形成引領帶動工業轉型升級的新生力量。四要實施產業能級提升計劃,抓住“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實施的重大機遇,以實施產業能級提升計劃為重點,加快實施智能制造應用示范工程、綠色制造推廣工程、質量品牌提升工程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程等,引導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此外,《規劃》還對持續推進信息化建設、培育新型業態在調整優化工業結構,形成“5+5”工業發展新格局,構建核心競爭力強、特色優勢明顯的現代工業體系上,進行了具體“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