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綏德縣創新現代農業園區,只見黃土峁梁上,一層層綠色梯田像緞帶一般飄動在山上,一座座溫室大棚在山間整齊排列,養殖場、采摘果園、農家樂點綴其中,山下還有一個大型水上樂園,人氣極旺。“園區以特色果蔬采摘為主攻方向,集產業、文化、娛樂和農事體驗于一體,致力打造黃土地上的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示范區,走旅游業與現代農業等多元經濟融合發展的路子。”園區負責人馬尚紅說。
3年前,這里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山峁溝梁。3年后的今天,這里生機勃勃,人氣集聚,似乎在一夜之間發生了夢幻般的嬗變。如今,綏德縣創新現代農業園區被認定為陜西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成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生態農業觀光示范園、陜北黃土高原溝壑區現代農業建設的示范基地和農事體驗、休閑娛樂的度假勝地。名州鎮裴家峁村村支書馬福財介紹說,裴家峁村是城郊村,不少村民念“生意經”,致使全村3000多畝山地大多雜草叢生,處于撂荒狀態。2013年,村“兩委”班子經過認真研判,提出“川道城鎮化、山區產業化”的山川同步發展思路,采取“支部+公司”的運作模式,將集中連片的2500畝山地流轉到公司名下,開始建設綏德縣創新現代農業園區,如今,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綏德縣創新現代農業園區是該縣農業園區建設的一個樣板和縮影。綏德是農業大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提出鄉鄉打造農業園區的工作思路,聚焦精準扶貧,精準施策,因地制宜,目前,全縣建成現代農業園區48個,其中省部級4個、市級5個、縣級39個,形成了以省部級園區為支撐,市、縣級園區為依托的三級園區集群發展格局和種、養、加、銷一體化園區建設體系,使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引領作用日益凸顯,培育起一批具有綏德特色的農業品牌——山地蘋果、核桃、芝麻蜜、食用菌、小雜糧、苗木等,以及豬、雞、牛、羊養殖等畜牧產業及加工業,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
園區的建設助推了產業規模發展。綏德是蘋果優生區,按照“擴大規模、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思路,完成果品基地建設9920畝,目前全縣蘋果面積達15萬畝。其中在滿堂川鎮鋪合溝、鋪合岔、高家洼、義合鎮墕頭、白家鹼鎮老莊溝村等建成了12個提質增效成齡示范果園;在崔家灣鎮三榆洼村、艽園王茂莊等建成了11個幼齡示范果園;在四十里鋪鎮丁王家溝、張家砭鎮米家鹼村、硯池一洼、吉鎮鎮崖馬溝和吉鎮村等建設了16個標準化示范果園;在吉鎮鎮上劉家溝村、義合鎮閆家渠村建設了優質蘋果苗木繁殖基地2處。在品牌打造及林果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方面狠下功夫,為園區內林果種植戶提供栽植、管護和技術培訓等服務,滿山紅蘋果專業合作社、靈寶山映山紅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山地蘋果被農業部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去年,綏德“紅富士”蘋果在第八屆全國陜西國際蘋果博覽會上榮獲金獎。“我們這里引進試驗40 多個果類最新品種,有蘋果、葡萄、梨、杏、核桃等類別,看哪一個品種適合在我們這里發展我們就推廣哪種,確保品種不落伍,處于領先地位。”綏德長欣綠野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治國說。
面對旱作農業靠天吃飯的現狀,今年,綏德縣依托園區建設,以實施標準化高產示范工程為抓手,在擴規模、創高產、出高效上求突破,全力打造糧食生產精品基地,確保糧食增產增收,糧食安全。在名州鎮王家山、吉鎮鎮上劉家溝創建玉米高產示范點23個,面積3977畝。在中角鎮梁甲家、名州鎮楊家溝村、吉鎮鎮崖馬溝村等村創建大豆高產示范點6個,面積 1001畝。在名州鎮李家梁、石家灣鎮周家溝、中角鎮延家墕等村創建蓖麻示范點9個,面積1544畝。在中角鎮延家畔、義合鎮霍家川和墕頭等村創建谷子高產示范點13個,面積3198畝。在四十里鋪鎮丁王家溝、張家砭鎮米家鹼、薛家河鎮雷家坪村等村創建馬鈴薯示范點12個,面積3483畝。在中角鎮白家山示范園區創建糜子高產示范點2個,面積1195畝。在四十鋪鎮丁王家溝村、張家砭鎮黃家溝村等創建花生高產示范點3個,面積358畝。在薛家峁鎮元條村等創建黃芪高產示范點3個,面積910畝。在中角鎮破草村、張家溝村、吉鎮鎮吉鎮村建立西蒙6號、福地201、偉隆105等26個玉米新品種示范田,面積 184畝。在示范帶動下,今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39.9萬畝,目前長勢喜人。
同時,該縣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在大理河和無定河兩岸的川水地及全縣有條件的壩地、臺地、寬條梯田大力實施塑料拱棚、日光溫室建設工程,鞏固和發展以川水地為主,壩地、臺地、寬條梯田為輔的“四位一體”現代設施農業格局。實現了日光溫室大棚上山,在現代農業園區裴家峁山上新建日光溫室大棚230棚。也推動了設施農業在全縣遍地開花,在定仙墕鎮王坪山村、張家砭鎮硯池一洼村、薛家河鎮薛家河村、白家鹼鎮海滿坪村、郝家坪村創建設施西甜瓜高產示范點5個,面積10482畝;在白家鹼高家渠村、創新園區創建設施育苗示范點4個,總投資80萬元;在中角鎮馬家川村、四十鋪鎮王家墕村等創建設施蔬菜10個,面積260畝;在吉鎮上劉家溝村建設新品種試驗點4 個,面積39畝。還在全縣15個鎮206個村4360戶實施了“一畝田”工程,發放馬鈴薯種子400噸,示范面積4000畝,包括冀張薯8號2000畝,紫花白1500畝,青薯9號500畝,設施農業穩定綠色發展。
園區的建設也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綏德縣創新現代農業園區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頓時成為投資興業的熱土。目前入駐23家企業創業發展,累計建起日光溫室大棚230座,主要發展葡萄、櫻桃、油桃、草莓、西小瓜等反季節瓜果;發展山地果園800畝,栽植以玉皇、李子、杏、棗、桃、梨等為主的本地特色水果;入駐10萬只養雞場和500只奶羊養殖場各一個;建起水上樂園兩個和農家樂四戶。這些產業實現高度融合發展。“我每天賣地方特色產品收入在2000元左右,特別今年7月宏源水世界游樂園試營業迎賓以來,明顯感到人流量增大,在禮拜天有時收入達4000元。”綏德縣天野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香玲在自己公司地展廳里高興地說。旅游業的崛起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畜牧業增值。“我飼養10萬只雞,一年光賣雞糞收入就有近20萬元,種植戶排隊等買,還不夠賣。”綏德縣祥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宏祥說。畜牧業又為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農業提供了肥料保障。旅游業、農業產業、畜牧業相互依托,相互促進,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樣板。“該園區是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樣板典范,具有可復制性。”一位農業專家肯定地說。
“園區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讓老百姓受益,最直接的是流轉土地可以得到租金,土地入股可以分紅,有技術專長的還可以在園區搞種養殖業和服務業……”綏德縣農業局局長郝建榮說。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探索出一條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從單一農業到融合農業、從低端農業到高效農業的發展新路徑,有效地帶動了當地農戶增收致富。“村民除每畝流轉土地可得90元的補償金外,去年給每人和每個勞力分紅280元,今年預計人均突破400元。”名州鎮裴家峁村支書馬福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