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谷景區與5A進行了長達5年的‘戀愛’,今年7月終于‘修成正果’。”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以下簡稱檳榔谷景區)副總經理陳國東臉上寫滿成功的喜悅。在創建5A的道路上,檳榔谷人腳踏實地,用汗水和智慧澆灌,迎來5A之花絢爛綻放。
17載鍛造國家5A級景區
檳榔谷景區創建于1998年,17年來,一直致力于黎族苗族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傳承。從起初只有約30名員工的景區,發展到目前擁有1200多名員工,年接待游客120萬人次的國家5A級景區。
“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世界的。檳榔谷依托靠近三亞的地緣優勢,走差異化發展道路,主打民族文化牌,得到游客的認可。”陳國東說,定位準了,就沿著這個方向走下去。
“幾年前,曾經有人建議我去投資房地產開發,他們認為房產開發資金回籠快,收益也高。”檳榔谷景區董事長程天富告訴記者,他把挖掘、保護和傳承黎苗文化作為一種使命,房產開發會分散他的精力,他要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
創業的道路布滿荊棘。為了對黎族苗族文化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檳榔谷景區專門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小組,多次深入東方、白沙、昌江、樂東、瓊中、五指山、保亭等黎族、苗族聚居區域實地蹲點考察,致力于搶救、收集民間傳統生產、生活器具,手工藝品和重要文物,拍攝、記錄黎苗建筑、社會生活方式和發展狀態。
“大家放假的時候,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從1992年到現在,春節我就回過兩次家。”陳國東說。
在檳榔谷人的努力拼搏下,檳榔谷景區百年古黎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村、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檳榔·古韻》和雨林苗寨等七大板塊成型,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多形態,集觀光游覽、休閑娛樂、文化展示為一體的多元型復合式旅游風景區展現在游客面前。
2010年7月,檳榔谷景區獲評國家4A級景區。“當時獲評國家4A級景區,我們感到興奮的同時,也感受到一種壓力。”陳國東說。
投3.6億提升景區軟硬件
近5年來,通過旅游區的資源整合,景區投入3.6億多元,用于景區軟、硬件的發展建設,并從設施配套、運營管理、綜合服務、產品研發、營銷推廣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建設高峰期,參建人員甚至高達500多人。
據介紹,2010年,檳榔谷景區用地面積只有1000畝,現在已擴大到2000多畝,景區總規劃面積達5000余畝。2014年1月,一座具有海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力神圖騰文化形象大門落成,配套建設的售票大廳、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務中心、VIP接待室等附屬功能區投入使用,為游客提供吃、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
近幾年,檳榔谷還建設生態停車場、擴建旅游公路、增設觀光車道,添置觀光車輛,使內部交通環境大大提升。同時,將監控器覆蓋到全景區各角落,投入到安全服務設施、消防設施的建設資金達200多萬元。
檳榔谷景區在升級硬件設施、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還下工夫提高游客的游玩體驗,增加了“攀藤摘花、拉烏龜、鉆木取火、跳打柴舞”等傳統文化體驗項目和“蕩秋千、敲叮咚、射魚”等互動項目,既豐富了景區內容,又為游客旅途增添樂趣。
談到檳榔谷對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傳播,繞不開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檳榔·古韻》,這場飽含黎苗元素的演出節目,已經成為海南文化的一張名片。
“我全程參與《檳榔·古韻》的排練,這臺節目的演員陣容強大,100多名演員參與演出,通過《鉆木取火》、《織黎錦》、《打柴舞》、《夜探隆閨》、《黎族傳統服飾秀》、《豐收樂》等節目,將黎族、苗族文化巧妙融入其中。”檳榔谷景區演藝部經理林龍告訴記者,《檳榔·古韻》2011年推出以來,受到各界好評。該節目作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部分演員先后走訪挪威、法國、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參與省市旅游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動。
創新多種合作管理模式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百姓與政府的支持,檳榔谷景區創新“景區+農戶、務工+務農、村民+員工+店主、開心半天工”的合作管理模式,以此實現景區與村民“就業不離家、失地不失業、收入有保障”的合作愿景。
隨著景區的發展,身處其中的員工和周邊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群體。
73歲的甘什上村居民唐秀蘭現在是檳榔谷的“明星”,得益于景區保護性的開發,她位于景區內的“船型屋”得以留存。每天她在船型屋的裊裊炊煙中,接受著來自四海賓朋的問候,也傳遞著黎族最熱忱的問候“波隆”。
“沒想到我這么老了還能在自己家里賺錢,每天和這么多人一起聊天,很開心。”每月,唐秀蘭不僅能從景區獲得1500元的工資,還能從景區保留征用土地上的經濟作物收益、土地租金和織錦等勞動產品的售賣中獲得收入。
檳榔谷景區還建設村民銷售熱帶特色水果、農副產品及黎家特色小吃的惠農一條街,無償提供給村民商鋪76間,在惠農一條街直接就業的村民有100多人。
保亭甘什下村33歲的村民王淑權一邊搖著嬰兒入睡,一邊跟過往的游客打招呼。她以前在廣州、深圳打工。“結婚了,總不能抱小孩去打工吧。”她在家門口的景區賣水果,既能照顧一歲多的孩子,每天又有100多元純收入,不比打工的收入低。
在《檳榔·古韻》的120余名演員中,80%的演員是當地黎族苗族百姓,他們中幾乎沒人受過正規的歌舞訓練。而正是憑著對本民族文化的喜愛,這群年輕人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將一臺35分鐘的大型原生態實景演出古樸呈現。
景區充沛的客流量也為村民帶來自主創業的機會。甘什上村41歲的黎族村民李祥靈辭職后,與好友合伙開了農家樂。“我主要經營黎家菜,包括農村土雞、水庫魚、當地野菜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和景區員工。”他的收入比打工時增加不少。
檳榔谷景區是海南原住民文化的虔誠守望者,向世界再現了海南千年文明。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檳榔谷還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五星級企業”等多項國家榮譽。
陳國東說,檳榔谷景區將朝著高品位的民族文化旅游景區發展,并開發體驗型、度假型等不同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客人的需求,提高客人的參與性、娛樂性,營造濃郁的特色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