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園區的出現,使原來分散、無緒、難管的化工企業逐步向園區集中,促進了化工產業向基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短短20年時間,我國化工園區已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十二五”時期,化工園區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亮點之一,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園區配套的管理、服務水平都有顯著提升。
一、園區現狀:喜憂參半布局混亂
在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物流信息傳輸一體化、公用工程環保一體化、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管理服務金融一體化——五個“一體化”的建設發展理念引領下,化工園區顯示出了集群化發展優勢。
根據園區委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381家。
我國產業園區類型及數量統計
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的數量雖然僅占我國化工園區數量的7.1%,但兩者工業總產值達到了2.3萬億元,占化工園區工業總產值的46%;中小型化工園區仍在我國占較大比重,其中大多數園區仍處于項目招商和建設階段。
我國化工產業的特點決定了這些化工園區的布局呈現出如下特點: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化工園區數量眾多、布局分散、廠居混雜所產生的安全和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
1.缺乏針對全國或區域性的化工園區總體布局規劃
各類所謂的“化工園區”層出不窮,各級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隨意設立、雜亂布局,從而導致所謂的全國“化工園區”有上千家。
2.缺乏對“化工園區”的界定和管理
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委”)的實際調研中發現,很多地方認為只要是有化工企業入駐的工業園區均認為是化工園區,而實際上此類工業園區產業布局混亂,甚至將環境敏感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布局在一起,安全與環境風險隱患嚴重。
二、優化布局:加強規劃提高門檻
針對當前化工園區布局存在的風險,從國家層面來說,“十三五”時期應從國家級、省級層面上對化工園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建立完善的園區布局規劃,優化調整化工園區布局,規范化工園區的審批、建設與管理。
1.編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整體布局規劃 優化園區布局
結合區域化工產業分布及特點,統籌區域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及化工園區或化工集聚區布局,加快制定科學規劃,并使規劃具有法律地位。
2.園區規劃注意要點
充分考慮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工作,結合危險化學品生產及儲存企業搬遷行動計劃,推動重大危險源過多、安全距離不足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一次性搬遷到位。
保持園區規劃的延續性,避免因城市主管領導發展思路的調整,輕易對園區規劃中涉及的位置、功能和區域范圍等內容進行變更。
3.加快建立規范化工園區發展的政策、法規、標準
建立一套針對化工園區的科學發展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并依此標準制定出相應的化工園區準入條件,以遏制國內化工園區盲目重復發展的勢頭。
對已經建立的化工園區重新進行綜合性評估和審核,從鼓勵類、限制類和逐步搬遷類3個類別進行分類管理。對于鼓勵類的要全力支持發展,對于限制類的要嚴格落實限制發展的要求,對于逐步搬遷類的制定搬遷計劃以確保按期搬遷到位。
4.國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
推動化工園區加快轉型升級和布局調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投入,迫切需要國家、省、市各級政府在退城進園、搬遷安置、安全生產體系、環保基礎設施、智慧型園區、節能減排和循環化改造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三、防范風險:完善設施提質升級
從化工園區層面來說,園區必須首先練好內功,通過改造提升園區自身水平造就良好的發展機遇,切實防范各類安全和環境風險。
1.進一步明確化工園區的產業定位
要結合化工園區自身的區域環境容量、產業基礎等因素,明確其產業發展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鏈式分布,將產業按集群布局,有重點、有選擇地接納企業投資落戶,引進上下游項目,合理構建循環經濟的垂直產業鏈,各產業鏈之間功能互補,實現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從而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2.實現規劃環評全覆蓋
所有化工園區都要開展規劃環評,嚴格落實好規劃環評要求,對環境容量、環保基礎設施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切實提高區域環境風險防控能力。
3.提高項目入園門檻
建立項目準入管理制度、預評估制度,以及區內企業升級改造和退出機制。
把符合安全生產標準、資源環境容量要求和有利于完善園區產業鏈,作為項目準入的前置條件。
對符合產業規劃、總體規劃和規劃環評的項目要進一步提高項目入園門檻,更加注重項目的工藝先進性、安全環保可靠性和投入產出效率,提高項目質態。
對區內企業從土地利用率、工藝先進性、安全風險、污染物控制措施、萬元產值能耗水平等方面進行系統評估,督促企業對不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產業政策規定的項目開展技術改造,落后工藝或落后產品予以淘汰。
4.完善配套設施
公共配套設施是否完善決定了化工園區能否可持續發展。要立足園區需求,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重點完善安全環保基礎設施投入,提高園區承載配套能力。
5.把安全環保作為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
要將安全環保監管作為化工園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建立符合園區實際的安全環保監管體系,切實提升安全環保工作水平。
6.加大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內的搬遷力度
項目建成后必須確保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內所有居民搬遷到位,最終逐步實現對化工園區產業規劃區內的居民實現全部搬遷,保障事故狀態下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鼓勵有條件的化工園區實施封閉管理。
7.強化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圍繞建設綜合應急響應中心,強化應急救援平臺建設,精心組織實戰化的安全環保綜合應急演練,強化智慧型園區建設。
四、園區走向:園區的規范建設及企業轉型
經過二十余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建成一批規劃合理、產業協同、管理規范,對地方經濟具有極強帶動作用的先進化工園區,對于實現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集約化發展、實現上下游產業緊密銜接、延伸產品鏈條、實現資源高效利用、提升行業安全環保水平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已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重要依托。
為此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武漢市人民政府合作,定于2016年5月12-13日在武漢市召開“2016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重點圍繞化工園區的規范建設與危化品企業搬遷入園、傳統石化產業如何通過轉型升級向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跨國化工公司的在華投資戰略及如何更好地與中國化工園區共發展等進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