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至9日,為期兩天的2016深圳海洋發展論壇在蛇口舉辦。此次論壇以“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海洋合作發展”為主題,發出成立中國海洋發展聯盟的“深圳倡議”。論壇由深圳市科協、市經貿信息委、市海洋局等單位共同主辦,旨在打造三個平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合作平臺,國際海洋產業與經貿合作平臺,服務國家開放與海洋戰略的智庫交流平臺。
副市長陳彪在會上表示,深圳具有發展海洋產業的獨特優勢。一是深圳位于南海的戰略要沖,具有走向海洋的先天條件;二是深圳毗鄰香港,自身的金融產業發達,發展海洋產業將進一步激活金融產業的生命力;三是深圳擁有高新技術密集的產業集群,特別是擁有一批國際水準的中小精密制造企業;四是深圳以改革和創新為生命力,更易形成體制和機制上的突破;五是深圳具有國際化的基因,在海洋科技對外的交流與合作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據悉,深圳市政府已把海洋產業發展列為“十三五”重點發展方向。《深圳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提出,到2020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將達到3000億元,成為規模宏大、技術領先的現代海洋產業群。
作為論壇的主辦方之一,市科協長期關注海洋經濟的發展并形成《關于加快布局我市海洋產業發展的若干建議》。根據這份建議,目前海洋產業占不到深圳GDP總量的1/10,且集中于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油氣和濱海旅游等領域,具有巨大的發展和拓展潛力。
為更好地利用深圳發展海洋產業的獨特優勢,將深圳打造成為世界海洋經濟中心城市,深圳在此次論壇上倡議建立一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向導、政產學研相結合的中國海洋產業發展聯盟。
據南方網
專家共話深圳海洋產業發展前景
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委員簡仕龍:深圳有條件在海洋產業發展上成為“領頭雁”,引領海洋經濟、海洋科技的探索和研發、生產,帶領全國其它沿海區域共同發展。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航運法律學院院長趙勁松:深圳可建立世界級海洋發展智庫而非純粹的科研機構,將高校、科研機構已有的科研成果轉化,實現“借蛋生雞”。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海洋石油開發工程專家周守為:建議將深圳打造成我國南方最大的能源基地,統籌南方油氣資源,包括LNG的開發、利用以及市場。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沈體雁:深圳應促進基礎研究的知識溢出和創新孵化,提升“藍色產業”的營商環境,規劃、打造“前海-蛇口藍色經濟核心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