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從2015年開始,便呈現出十分驚人的增長。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40471輛,銷量達331092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進入2016年,市場上在售新能源汽車品牌和車型不斷增多,在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漸升溫,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呈爆發式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銷華麗數據的背后,折射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火熱景象。“大力發展和推廣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建設城市停車場和充電設施”,已被明確寫入了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可以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與全球汽車發達國家同時起步,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處于世界領先位置。經過 “十二五”的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不但跨過了黎明前的黑暗,迎來了曙光,而且還看到了噴薄而出的紅日,基本完成了起步階段的任務。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了17.7萬輛和17萬輛,同比增長125%和12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13.4萬輛和12.6萬輛,同比增長160.8%和16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4.3萬輛和4.4萬輛,同比增長57.1%和64.2%。
這樣成果的取得是同政策支持分不開的。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6月,國家共出臺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30多項。除了這次剛剛公布的綠色發展規劃外,幾天前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在陜西深入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關鍵零部件和充電設施等企業調研時表示,新能源汽車面臨著充電設施短板突出、行業秩序有待規范、動力電池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需要完善等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而相關部委負責人也表示,近期將針對新能源汽車推出多項新政,包括電動汽車遠程監控標準、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以及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規則、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并將根據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督查報告的結果調整補貼政策。在這些即將或已經陸續出臺的政策中,既有新的激勵政策、新的標準,也包括一些對之前政策的修正和調整,以使新能源汽車市場更加規范、支持政策更加有效。
然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情況卻并不如數字般美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式發展相比,充電設施的建設難以叫人滿意。雖然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公共充電樁8.1萬個,較2015年底增長65%,隨車建成私人充電樁超過2.5萬個,較2015年底增長約12%,但如此建設速度仍遠低于規劃目標,充電設施已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掣肘。
回顧“十二五”,在政府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完成了產業化起步階段的任務,構建了較為系統的支持政策體系。與此同時,各路資本爭相涌入新能源汽車市場,不但傳統汽車企業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互聯網、家電等企業也紛紛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造車熱潮。
放眼“十三五”,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望由起步模式變為加速模式。如何使政府主導轉變成市場主導?如何使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得到重大突破?如何規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都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新的歷史階段需要直面的問題。本著與業界人士共同探討、謀求正確發展道路的態度,北商研究院汽車產業研究所撰寫完成了這份《北京新能源車產業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