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水十條”出臺,各地紛紛出臺水污染治理的投資計劃。8月11日,發改委再次下達五省市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資計劃,這五省市為湖北、四川、重慶、貴州、山東,總投資為52.24億元,加上此前公布的上海、江蘇、浙江等13個省市212.65億元的投資計劃,整體投資達264.89億元。分析認為,這只是拉開了水污染治理的序幕。此前,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曾表示,水污染防治領域投資將高達4.6萬億元,為水污染治理公司打開了成長空間。
水處理行業將快速增長
繼“大氣十條”后,“水十條”的出臺,讓市場充分認識到國家對環境的重視。“水十條”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
從行業發展空間來看,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就指出,根據相關測算,到2020年,完成“水十條”相應目標需要投入資金約4萬億元至5萬億元(其中近三年投入約為2萬億元),需各級地方政府投入約1.5萬億元。此次發改委下發投資計劃,是“水十條”投資細則的進一步落地,水治理萬億元市場正在開啟。
這并不是空穴來風。此前,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在“2015中國環保產業高峰論壇”上就曾表示,在環境投資方面,大氣污染防治領域投資1.75萬億元,水污染防治4.6萬億元。“水十條”的發布,也加速了各地區水污染治理的速度。日前,發改委下達13個省市2015年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資計劃,總投資達212.65億元,分別為上海、江蘇、浙江、黑龍江、甘肅、云南等省份,主要涉及的項目包括污水處理、污水改造、中水回用、建設管網、污泥處理、垃圾處理等。8月11日,發改委再次下達五省市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投資計劃,這五省市為湖北、四川、重慶、貴州、山東,總投資為52.24億元。前后18個省,總投資已達到264.89億元。
渤海證券環保行業分析師任憲功指出,“水十條”的發布再次彰顯了國家治理水環境污染,建設生態文明的堅定決心。隨著后續相關配套政策的出臺和推進,在治理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相關價格機制體制逐步完善、第三方治理及PPP等模式加快推廣、環境監管執法持續強化等多重力量的推動下,水處理行業有望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環保產業也將加快發展壯大。
水環境監測等市場短期或爆發
“水十條”是繼“大氣十條”之后,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又一重大綱領性文件,其圍繞水環境質量改善核心,提出地表與地下、陸地與海洋污染同治,實施從源頭到水龍頭全過程嚴格監管的措施,涉及工業污染防治、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船舶港口污染控制、水循環再生利用、節水、環境監管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