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取決于經濟發展能否實現綠色轉型。承德作為京津水源涵養功能區,擔負著為京津構筑生態屏障的重大政治責任,必須積極推進環保產業發展,加快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綠色崛起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承德要實現綠色崛起,關鍵是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當前,承德正處于加速發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堅期、生態建設的提升期,經濟發展任務繁重,環境壓力不斷增大。要推動發展方式實現綠色轉型,既要補足工業文明的課,又要走好生態文明的路。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承德要通過大力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來搶占轉型升級的“制高點”,在科學保護的前提下,在環境承載力的范圍內,努力促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只要我們能通過環境保護來保證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通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創造更加優良的生態環境,就一定能打造出美麗幸福的綠色家園。
發展環保產業,觀念的轉變是前提,利益的取舍是關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一些人只看到困難和壓力,卻沒有看到其間蘊含的巨大商機和新增長點。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一些矛盾的地方,但兩者并非零和博弈。實現兩者共贏,切入口就是發展環保產業。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正在進入實施的關鍵時期,對承德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別是環保產業作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新支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發展環保產業,市場有需求,國家有扶持,承德有優勢。各級各部門要因地制宜地實施模式探索、制度創新、試點引領的推進方式。要統籌協調,做好關停并轉、節能降耗的“減法”,學會生態修復與補償的“加法”,探索生態經濟、環保產業的“乘法”,努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和產業結構。
從本質上說,建設生態文明是一種生產關系的變革,必定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深刻調整。日前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環保產業合作及環境治理對接會”,承德分別與中關村智慧環境產業聯盟、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等來自京津魯浙皖黔6省市的20個環保產業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合作項目涉及新能源開發、危廢處置、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等多個領域。此舉將承德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以此為契機,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從體制、機制上徹底激發社會活力,運用市場規律,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將社會和市場的財力、智力投入到環保產業中,下大力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把生態資本轉變為發展資本,以綠色產業發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
梧桐繁茂鳳來棲。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是區域經濟向好的重要保證,也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和做大做強的必要條件。京津冀攜手發展環保產業,打造經濟新增長極,注定是一座金礦,更是一場投資盛宴。承德必須進一步優化環境,增強服務意識,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越的條件,吸引企業落戶安家。要大力倡導干事創業風氣,堅決抵制“為官不為”的思想,切實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勤于事、敢干事、善成事”。要努力形成攻堅克難合力,堅決摒除“發展要素難保障、工作機制不順暢、整體合力不到位”等阻礙產業發展的“攔路虎”和“絆腳石”。要充分營造良好政務環境,著力在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上下功夫,提高辦事效率,深化審批改革,幫助企業排憂解難。要在服務上讓客商趨之若鶩,在口碑上讓客商口口相傳,通過建立良好的信譽,提供優質的服務,讓入駐企業滿意,增強對外吸引力和信譽度,實現以商招商。
構筑京津生態屏障,關系發展大局;加快環保產業發展,關乎承德未來。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全市上下一定要崇尚實干、精準發力、狠抓落實,堅定地走出一條轉型升級、綠色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