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山東省寧津縣杜集鎮常洼社區村民陳希文來到即將完工的畜牧養殖產業園察看。 “這里建好了,我就可以來養肉牛了。去年我們常洼村全部搬進了新社區,住上了可心的樓房,今年如果在產業園里干個事,就是真正的社區居住、園區掙錢啦! ”
寧津縣杜集鎮常洼社區自去年以來,按規劃建成5萬平方米綠化、道路、水電暖等配套設施齊全的住宅樓,附近建設了畜牧養殖、蔬菜等產業園,村民可進園打工或者入社種植、養殖。像常洼社區這樣,讓村民社區安居、園區樂業的建設模式在寧津還有很多。截至目前,全縣新開工社區6個,續建社區28個,在建戶數7120戶,建成戶數3590戶,啟動建設家具、機械加工、商貿、種植、養殖等規模以上產業園區25個,帶動近萬人就業。
在新型社區建設過程中,寧津縣堅持社區、園區同規劃設計同建設。他們聘請南京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按照市、縣、中心鎮、大社區四級規劃體系要求,已完成全縣現代城鎮體系規劃。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大社區的要求,結合以縣城為中心,柴胡店鎮、大柳鎮、保店鎮3個中心鎮為支撐,61個農村社區為基礎的現代城鎮體系規劃,進一步擴大農村社區規模、提高農村社區標準、提升農村社區影響力。今年新開工的社區,從社區選址、社區規模到規劃圖紙設計一律經縣委、縣政府審核批準,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開工建設。規劃一經批準,嚴格按照規劃建設,確保啟動一個建成一個、完善一個。社區建設上重點抓好配套。按照“五化八通八有”要求,積極完善28個續建社區通水、通電、通路、通暖等基礎設施配套。條件成熟社區,優先配套幼兒園、醫務室、敬老院、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并健全完善垃圾、污水處理和農機具、余糧存放等配套設施,增強社區吸引力。
同步建設的產業園區,解決了寧津民營業戶多,農民不愿因進社區而放棄或者影響自己的產業生意的現實問題。堅持每個社區都有產業園區,每個產業園區都有主導產業,每個主導產業都有主導產品。該縣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達優勢,對原來的庭院經濟、民營企業進行規劃整合,建設民營經濟產業園、創業園,為社區建設、村莊拆遷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先后建起大祁網帶產業園、清明寺家具產業園等10多個。再就是合理利用舊村復墾土地。對于土地增減掛鉤復墾的土地,由社區委員會通過招投標方式向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發展規模經營,建設苗木、蔬菜、養殖等產業園區。還有就是結合招商引資、全民創業等活動,吸引創業者入駐,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入駐園區,實現農民群眾離土不離家,就近打工,增加群眾收入,為社區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截至目前,寧津縣已啟動建設規模以上產業園區25個,帶動8500余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