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逆向物流的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但有跡象表明,現在就開始對逆向物流進行投資的企業比那些滯后者更容易主導發展潮流。這是一個在戰略高度和運營革新值得關注的成熟領域。在今天,我們在逆向物流系統中做出的工作是非常值得贊賞的。將來,擁有完善的逆向物流系統將是企業生存的條件。
一、循環經濟與逆向物流
1 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實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增長模式的根本變革。
2 逆向物流的概念
所謂逆向物流是指在企業物流過程中,由于某些物品失去了明顯的使用價值(如加工過程中的邊角料、消費后的產品、包裝材料等)或消費者期望產品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失去了效用或已被淘汰,將作為廢棄物拋棄,但在這些物品中還存在可以再利用的潛在使用價值,企業為這部分物品設計一個回收系統,使具有再利用價值的物品回到正規的企業物流活動中來。
3 循環經濟與逆向物流的關系
逆向物流是循環經濟的支撐
循環經濟所涉及的流程是一個全封閉的系統,流程中涵蓋了回收、回收物的處理、可再利用資源再投入到生產的逆向物流,使得在正向物流中產生的殘次品、包裝物等經過逆向物流,對其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形成可再利用的能源,部分完全失去使用價值的廢物經過焚燒和填埋再回到自然生態系統中。因此,逆向物流是實現循環經濟的必要手段,只有構建起順暢的逆向物流,才能形成封閉的循環流程,否則循環鏈將斷裂,循環經濟將不能實現。
逆向物流是循環經濟實現的必要手段
降低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是企業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逆向物流的開展為廢舊物品的回收與利用架設了橋梁,節省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同時也使企業降低經營運作成本,進一步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獲得在競爭上的優勢。這又間接的促使企業更加重視逆向物流,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
逆向物流的發展是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在逆向物流管理組織和技術水平上,大量的物質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循環利用或根本無法循環利用。隨著現代社會逆向物流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前不能夠回收利用的廢舊物資也逐步變成了可以回收利用的對象,這就進一步提高了資源利用的效率,提高了資源的再利用程度,從而促進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二、循環經濟條件下構建逆向物流體系的重要性
逆向物流體系的建立不僅有助于減輕經濟增長對社會資源供給的壓力,緩解資源的約束矛盾,還有利于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帶來的污染,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從而經濟、社會、環境的同步協調可持續發展。
1 減少原材料的消耗量,降低消耗成本
逆向物流體系的建立,在企業資源成本的利用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企業回收價格低廉的廢舊物品,直接對其進行簡單加工,或是將其分拆成零部件后投入再生產,可以節約原材料的消耗。另一方面,廣義的逆向物流還強調,為了減少回收的物料,使產品能夠更方便地進行再使用,要減少正向物流中的物料使用量。據統計,2010年廢紙回收率將達66%,鋼鐵產量有三分之一來自于回收的廢鋼鐵。在日本,每年報廢的汽車達數百萬輛,其中半數以上被分解成廢鋼、橡膠和玻璃被回收再利用。
2 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據相關資料顯示,零售商接受的退貨水平大約在6%左右,隨著信息技術以及電子商務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直銷和郵購業務等直銷方式已經占領了市場的相當份額,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驚人的退貨率,平均在35%左右,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做好逆向物流服務,控制好退貨標準,在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退貨要求,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贏得客戶信任,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3 提高環保水平,改善企業社會形象
在利益的驅動下,制造企業只看到眼前的經濟利益,其加工制造嚴重污染了生態環境,導致人類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溫室效應、酸雨等現象就與企業忽視環保的行為有關。于是,世界各國陸續出臺相應的環境保護法規,強制規范企業的環境行為。同時,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也日益增強,他們的消費觀念中有著越來越多的綠色產品和綠色服務理念,由此,眾多的企業開始實施逆向物流體系,以降低物資能源的消耗,減少環境的污染,向社會展示企業負責任的良好形象。
三、我國逆向物流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國民珍惜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
由于歷史和經濟的原因,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居民珍惜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偏弱,加之又是人口大國,消費量大,廢棄物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目前,國內許多城市僅僅回收經濟利益較大的廢金屬、廢紙張,而對廢電池、廢塑料等不感興趣,居民只好將其扔入垃圾中,使垃圾總量增加,垃圾處理工作難度增加。
2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激勵機制和政策沒到位
我國再生資源的回收主體主要有三大部分:①物資部門管理的物資再生利用公司;②供銷社系統的廢舊物資回收公司。這兩部分是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是再生資源回收的主要渠道,是按行業、行政區劃建立的回收企業,普遍存在“散、小、差”的情況,多數屬于小型流通企業;③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個體回收企業,其發展規模越來越大。但由于我國一些相關的政策和制度沒到位,使這個行業成為微利,甚至是無利的行業,導致這些企業做得越多,虧損越多。
3 高層未能重視,缺乏有力支持
企業逆向物流面臨的最大困難就在于對它還缺乏足夠的重視,資金、技術和人力支持的不足均源于此。企業在設計產品時,一般都沒有把可能要回收不合格產品、消費者的不滿意產品或是有可能帶來環境污染的廢棄產品這個負面的伴隨結果加以考慮,所以也就不會有逆向物流這個環節,當問題來臨時,就顯得無所適從。據統計,有40%的人認為,逆向物流失敗的首要原因是管理階層覺得其不重要,其次是公司缺乏相應的政策和系統支持,再其次是疏忽管理和缺乏人力資源。可見,對逆向物流而言,來自企業內部的挑戰首先是業務優先權和政策的重視程度,這也是逆向物流面臨的最大挑戰。
4 系統風險加大,缺乏管理能力
逆向物流雖然能使下游客戶減少或規避經營風險,但由于采取寬松的回收政策而加大了自身的風險,即風險由下游往上游轉移;同時,由于逆向物流具有不確定性,使得企業建立并管理逆向物流系統成為一項艱巨的工作。在正向物流中,產品可以通過有效的、現成的渠道流向消費者,而在逆向物流中,他們的回收是不可預知的,而且經常是非經濟批量回收,甚至是單件產品回收,企業不知道會回收多少東西,也不知道回收時的產品狀態是怎樣的,這也是逆向物流運作過程中面對的主要問題。
四、循環經濟條件下構建逆向物流體系對策
上述問題的解決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協力才行。因為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新人們頭腦的思想,逆向物流才有可能真正地成為現實。政府的功能是規劃、引導、服務和監督逆向物流,為逆向物流的實施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
1 加強宣傳和教育,增強大眾的環保意識
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持,要大力宣傳“發展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的觀念,增強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全社會都能理解、支持和自覺參與到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事業中。
2 鼓勵物流研究與評估,出臺資源回收利用政策
國內企業的逆向物流觀念不足,而且逆向物流并非只局限于企業的活動,更與政府的環境保護政策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應該在政府的牽頭和帶領下,結合企業、學術界的力量,進行逆向物流相關領域的研究和評估,進而規劃周全適用的各項逆向物流活動。同時,要通過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一些成功經驗和做法,結合我國國情,建立能夠促進資源回收利用的激勵機制和政策措施。
3 重視資源回收工作,做大做強回收企業
引導和扶持有條件的中心城市建立回收網絡和集散市場,推動回收利用企業逐步向節約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廢棄物回收物流網絡,但需要培育一些大回收企業,以便發揮聚集效應和發散效應。
4 完善物流環節,構建逆向物流運行體系
社會除了有正向物流的運轉體系之外,還要建立逆向物流的流通環節,以幫助無能力施行逆向物流的企業及時回收有缺陷、有問題的產品。它既可以從正向物流的流通渠道原路返回,也可以是另設產品回收處理中心,對產品進行回收、檢驗、處理、再生。根據不同企業逆向物流的數量和批量,制定其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同時,企業是逆向物流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逆向物流工作,達到自身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