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鞏固現有桑園的基礎上,以綠化環境、保持水土、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恢復植被等生態環境建設為目標,利用荒山、荒坡以及石漠化區域發展生態桑產業,建成集中、連片的滄海桑田100萬畝,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充分利用生態桑園生產的桑葉、桑果、桑枝,發展飼料產業及特色養殖業,保健食品加工產業,旅游觀光產品產業,大幅提升提高生態桑園的經濟效益,實現傳統蠶桑生產向現代多元化桑樹產業的轉型。”這是在8月13日舉行的《宜賓市生態飼養桑產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會上,宜賓對未來蠶桑產業發展提出的總體目標。
評審會上,由國內知名蠶業專家、市級相關部門負責人、重點蠶業企業代表等11人組成的評審專家組對《宜賓市生態桑(飼料桑)產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評審并一致通過。國內著名蠶業專家肖金樹根據國際、國內的蠶桑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刻的解讀。
據了解,宜賓市自然概貌為“七山一水二分田”,丘陵和中低山占92%,同時在山地和丘區有4.7%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8%跑水跑肥跑土的“饅頭山”區域,蠶桑產業作為宜賓市具有產業基礎和石漠化治理成功經驗的特色優勢產業,具有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能夠使石漠化地區在較短時間內達到生態修復、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的。蠶桑經濟是典型的山區經濟、生態經濟、扶貧經濟和小康經濟,而發展生態桑產業是宜賓市農業結構調整的現實需要,也是做強做大宜賓市蠶桑產業的戰略需要。
據介紹,宜賓生態桑產業建設涵蓋宜賓市8縣2區,將構建以高縣、珙縣為核心,興文縣、宜賓縣、筠連縣為重點,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桑產業集聚帶,共同打造80萬畝桑樹產業長廊,20萬畝石漠化治理生態示范桑園。
蠶桑是被四川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確定為“十二五”十大特色優勢產業之一、省農業廳千億增收工程,省委、省政府領導提出要把四川蠶桑絲綢產業打造成為“朝陽產業”,宜賓也被列入全省重要的蠶桑優勢特色產業基地。
現今,宜賓生態桑產業的發展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很多已有的政策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地支持。在西部大開發,新型城鎮化以及建設美麗中國等背景下,宜賓生態桑項目有了良好的外部政策條件。
2013年宜賓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個取向,三大提升”的三農工作新目標,指出,桑樹是宜賓市丘陵山區富有生命力和持續增收的“搖錢樹”,桑產業是接二連三互動發展的基礎性產業的典型代表,生態桑加工綜合利用是一個全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助力宜賓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和助推宜賓丘陵山區新農村和現代農業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