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可以是聯合辦公空間的變種,也可以是創投服務機構業務中的一個環節。如今,孵化器也成為了一些 “生態型” 公司的戰略布局的延伸。
一些想要做 “生態” 的公司開始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器,意圖與上下游合作方建起更緊密的聯系,幫助它們在創始階段由種子到成型的公司更順利地成長。畢竟,有個老大哥幫助,在新興領域夭折的可能性就會減小,而這些生態中的參與者就成為了生態中心的拱衛力量,能與生態中心產生協同效應,與生態一起成長。
果殼網辦公室所在的北京朗園位于北京 CBD 地區大望路附近。在它所在的辦公樓中,有兩層是果殼網自己的辦公室。而這棟樓的地下一層,果殼網在去年也拿了下來,作為它的孵化器——果殼空間來使用。
出于老租戶的關系以及想了解孵化器對地產業的價值,這棟樓的物業所有者并未收取果殼網地下一層的租金和水電物業費用,果殼網與其簽訂了 2年 的免費使用協議。
“目前為止,有 2 個項目已入駐果殼空間孵化,而與果殼簽訂孵化協議的已經有 6 個。這里面有些項目并未入場接受孵化,而是在其他地方辦公,但是果殼網會以自己的資源來幫助這些創業項目成長,而果殼網幫助融資的項目已經有十余個。” 果殼空間負責人劉旸對 36 氪介紹。
果殼網的初衷是希望像Google Venture那樣,在 5-10年 后對科學相關領域有一個布局。在這個過程中,果殼網自己已經孵化出一些內部項目,釋放出了創造力,比如 “MOOC 學院” 和 “在行” 等項目,而另一部分則是果殼網參與孵化的外部項目。
并不是各種互聯網創業項目都有可能進駐果殼的孵化空間,或者接受果殼網的資源孵化,果殼網傾向于選擇那些通過科技能直接改變消費者生活的項目。具體來說有高科技相關的、在線教育類以及科普類內容創作這幾個方向。現在接受果殼網孵化的有兩個海外項目,一個是用太空領域材料做嬰兒床的,一個是會自動加熱的奶瓶。
果殼網能拿出的資源是它的孵化空間場地、它的品牌、它在科學領域經營的用戶資源、果殼網的傳播資源以及它在投融資方面的幫助。果殼空間平時也會做線下的主題活動,比如最近做了一場關于 VR 的活動。而孵化出的項目,果殼空間會幫助對接投資機構,通過占股或 FA 的方式獲得回報。
通過果殼空間,果殼網在科學相關的領域能夠得以布局,充分利用自己過往積累的資源。而去年11月 推出頭條號創作空間的今日頭條,做孵化器更多的則是考慮則是扶持上游合作伙伴。
今日頭條是基于算法分發內容的內容平臺,它自己并不生產內容,所以聚集起一批高質量的內容生產方對今日頭條十分重要。
“可以看到,從 2015年 起,所有平臺都在爭搶優質內容創作者。頭條號要成為 ‘中文世界最 大的創作平臺’,自然也希望增強對這個群體的吸引力,我們希望成為他們的核心平臺。” 頭條號創作空間負責人吳達稱。
今日頭條把這個孵化器叫做加速器,實際上加速器是今日頭條自身優質內容創作者扶持計劃鏈條上的一環。優質的內容創作者,他的內容在頭條號平臺上可以拿到 “千人萬元” 保底補貼,如果要組建團隊創業,將其當做一家公司來運營,他可以入駐頭條號創作空間的辦公場地,甚至能獲得今日頭條內容投資基金的投資。今日頭條成立了一筆 2 億元人民幣規模的投資基金,對內容領域的優秀團隊進行投資。此外,還有對入駐團隊的流量輔導、組織交流活動以及將項目推薦給其他投資基金的幫助。
這一系列措施都是為扶持內容創作者,而有了更好的內容,今日頭條這個內容分發平臺也能獲益。
和其他孵化器不同,頭條號創作空間只吸收內容團隊入駐,與今日頭條的業務戰略一致。“創作空間開設的目的之一,就是配合內容投資基金,幫助今日頭條和頭條號平臺增強對優質內容創作者群體的吸引力,重倉 IP,保證內容供給安全。” 吳達稱。
盡管自身還是創業公司,但過了 “求生存”、到了 “促發展” 階段之后,像果殼網和今日頭條這些有一定規模的創業公司會將目光看得更遠,它們也有能力對外輸出資源。在 36 氪之前采訪找鋼網時,找鋼網 CEO 王東也透露,找鋼網也建立了自己的孵化器,位于找鋼網辦公室的樓下,他們希望將自己在 B2B 電商領域的經驗復制到更多大宗商品交易的細分領域中,也與找鋼網自己的投資方一起投資孵化項目,扶持其成長。
創建孵化器的還不僅是果殼網和今日頭條這樣的創業公司,大公司也早已啟動布局。
騰 訊的互聯網生態是中國互聯網最 大的生態之一。自 2011年 騰 訊宣布實施開放戰略后,騰 訊就轉變思路,轉而通過開放平臺打造一個圍繞騰 訊的互聯網生態。在入口、資源、能力的開放之后,騰 訊開放平臺于去年宣布建立騰 訊眾創空間,也就是線下實體的孵化器。過去五年開放平臺的積累,成為眾創空間服務的資源。
騰 訊開放平臺本就是以騰 訊自身的資源和能力與開發 者們合作,而大大小小的開發 者中很多是創業團隊。開放平臺在與開發 者的合作中,既可以幫助開發 者業務成長,騰 訊自己的產品、資源也能輸出和綁定,隨之一起成長。比如游戲領域曾經的社交游戲和現在的手游放到騰 訊的社交平臺以及微信上,好的產品結合社交關系鏈資源就能迅速爆發。
騰 訊眾創空間的物理空間部分,實際上也是國家對于雙創扶持的一種政策性體現,在遍布全國的 25 個騰 訊眾創空間中,都采用了當地政府與騰 訊、運營合作伙伴等多方一起運作的模式,各地騰 訊眾創空間享受當地政府對創業的扶持政策,而眾創空間既配合了國家創新創業政策落地,也是騰 訊自身戰略的實施。
創業項目入駐眾創空間,騰 訊的流量資源能夠接入,其他各項服務也能提供。而騰 訊眾創空間的商業模式是通過占股實現商業利益,不過目前盈利并不是騰 訊眾創空間首要考慮的事情,完善做強眾創生態才是騰 訊要做的事情。目前騰 訊眾創空間孵化出來的項目有微票兒、悅動圈跑步、回收寶、每日優鮮等。
騰 訊眾創空間的目標是成為全國產業型孵化領 先品牌。而線上 + 線下的孵化在接下來的三年內實現為中國 50%(超過 1000 萬)的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服務,培養 1000 家市值過億的創業企業,成為中國最 大的互聯網創業入口。
無論建孵化器的企業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孵化器的物理空間只是創業者創業時最基本的一項需求。目前孵化器的可選范圍已經很廣泛,對此,出于戰略發展考慮的生態中心往往會配套以其他資源與孵化器空間一起吸引創業項目入駐。
其實長遠來說,幫助它們就是營造生態,就是幫助自己。尤其是當某些領域競爭的是生態能力時,考慮建立孵化器就成為生態中心角色自然而然的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