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漢江生態經濟帶開放開發總體規劃和四個專項規劃6月15日出爐。記者獲悉,我省為此將設立漢江產業發展基金,用市場辦法解決建設資金問題。
規劃期為2014-2025年,遠景展望到2035年。作為省級戰略,湖北漢江生態經濟帶是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和重要影響區,發揮著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紐帶作用,在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四個專項規劃則涉及環保、水利、農業、旅游重大工程項目112個,總投資超過3600億元。
專項規劃編制部門以及各市均已建立一批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保等領域的項目庫,作為規劃實施的重要支撐。項目庫按照政府資金投入及企業關注程度排序,將于近期向社會公布。 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各地原則上不再編制規劃,而需要明確工作重點和責任清單,“其中資金是落地關鍵。”
據悉,湖北還有意支持社會資本設立漢江銀行。
省發展戰略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徐新橋接受采訪時表示,和漢江銀行相比,漢江產業發展基金是最重要的,“絲路基金服務‘一帶一路’,省內也正考慮成立長江經濟帶的產業發展基金,初步考慮是政府拿出數億元作為母基金,吸引其他產業發展基金參與,并進一步開放市場投資領域,吸引企業參與,總募集資金或達到數百億人民幣”。
徐新橋還透露,漢江產業發展基金是單獨設立還是納入湖北長江經濟帶產業發展基金尚未有定論,“但總體規劃中已單獨列出,設立希望很大”。一旦成功設立,漢江產業發展基金或成為中國首支流域性的經濟帶產業基金。
漢江生態經濟帶包含10市(林區)
記者昨從湖北漢江生態經濟帶新聞發布會上得知,為確保飲用水源安全,凡是向漢江排污的新、改、擴建項目武漢市一律不批。
漢江是武漢最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武漢市民60%的飲用水均來自漢江。漢江武漢段還是漢江流域船舶最密集的水域之一,常年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年流量達到4萬艘次。經濟指標上,武漢段流域去年生產總值占全市比重超過三成,工業、現代服務業、農業特色明顯。
武漢市發改委透露,逐步將漢江流域武漢段打造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帶和支撐點。目前漢江武漢段已全面截污。
環保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往漢江直接排污肯定不被允許,企業若需要排污,必須申請進入污水處理管網。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申請項目由省、市、區分別進行管理”。
漢江生態經濟帶共包含10市(林區)的39個縣(市區),武漢處于最下游位置,要保證一江清水延綿后世,需要上下游城市共同努力。
在規劃期內,遵循污染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漢江生態經濟帶內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將全部完成生態化改造任務。重點加強對襄陽、荊門、仙桃、潛江等上游城市化工園區的整治,禁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入河。
省發展戰略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徐新橋表示,下游城市易成為水污染的“受害者”,因此擬在生態環保規劃的基礎上,推出“河長機制”,讓生態補償逐漸向過程控制轉變,“例如漢江流域武漢當‘河長’,襄陽和武漢間監測點出現差值,由中間城市負責補償”,徐新橋說。這一機制的目的是盡量減少被動的生態補償,在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張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