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滄州市區北京路兩旁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及21個企業總部在霓虹燈的映襯下絢麗多姿,極具現代氣派。坐落于這條路西頭的滄州高鐵西站,一列由北京南始發的高速列車,經過51分鐘的運行,緩緩駛入站臺。
高鐵時代的到來,使滄州真正步入了“京津一小時都市圈”,51分鐘的行程,讓滄州人深深領略到了與京津進入“同城時代”的深刻內涵。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全面實施,滄州憑“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以舍我其誰的擔當、只爭朝夕的態度,加速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總投資120億元的北京現代汽車項目落戶滄州,將于2016年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銷售收入360億元;北京(海淀)留學人員創業園與渤海新區簽署合作協議,攜手打造“北京科創園渤海新區產業基地”,未來將吸引上百家企業在此創新創業;京津冀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落戶河間,項目建成后,將成為京津冀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示范基地和北京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
東風吹開花千樹。數據顯示,目前,滄州與北京合作項目達485個,總投資2146億元;與天津合作項目450個,總投資560億元;與33家央企合作項目108個,總投資3364億元。
今年7月底,滄州通過了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推進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滄州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功能定位、任務目標和重點工作。根據方案,滄州將以產業承接合作為基礎,打造京津冀重要產業支撐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北方重要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重要化工和能源保障基地;以港口和渤海新區為引擎,打造河北沿海率先發展區域中重要經濟增長極和隆起帶;以“五城建設”為統領,打造京津冀城市群中最具創新和發展活力、生態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
協同發展,發展是根本,協同是關鍵。對滄州來說,尤其注重與京津多領域的對接合作
9月,秋風宜人。在北汽集團(黃驊)汽車產業基地,占地3500多畝的廠房里,停放著北汽生產的眾多車型。廠房一側,數十輛生產中的面包車,排隊整裝待發。
北汽集團(黃驊)汽車產業基地,位于黃驊經濟開發區,總投資100億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環境下入駐滄州的一大企業。
2013年12月26日,北汽“域勝007型”自主品牌越野車駛下生產線,標志著年產20萬輛汽車的北汽黃驊基地一期項目投入試生產。
2014年7月31日,北汽順利實現了“威旺306”批量投產,并在黃驊汽車產業基地形成了每年10萬輛威旺汽車的產能。
現在,北汽黃驊汽車產業基地60萬輛微車項目已正式簽約,一期15萬輛產能,今年即可實現整車下線。
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本目的是實現三地均衡發展,關鍵是加快補齊河北發展這塊短板。省委書記趙克志指出,只有盡快把河北經濟搞上去,補齊短板,才能真正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好。
對滄州來說,加快發展靠什么?還是要用項目說話。為此,滄州立足實際,篤定信心,不僅重點打造面向中心城市、面向京津的“菜籃子”“米袋子”和“后花園”,更努力追求“主動融入”,利用自身獨特區位和同京津的人脈關系,不斷擴大與京津多領域的對接合作,尤其是抓好產業項目對接。
如今,除了北汽集團,全省單體規模最大、總投資1200億元的海興核電及一期投資400億元的核燃料產業園項目均已簽訂框架協議;總投資120億元的北京現代滄州工廠30萬輛整車及配套項目也已正式開工,目前8個標段100萬土方的場地平整已經完成,發動機車間正在打樁,車身、沖壓、涂裝、總裝車間樁基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鋼結構基礎施工;總投資101億元的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項目全面開工,已完成投資35億元;一期投資78億元的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轉移基地已正式引進北京康辰、北京四環等27家醫藥企業,其中5家藥企已開工建設;總投資340億元的渤海新區萬國石材商貿城,北京中天鼎力石材、北京京曲嘉業等多家北京石材企業入駐。此外,中國神華、中鋼、中鐵、中國一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一批央企項目也紛紛落戶滄州。
在教育、醫療、交通、文化等多領域,滄州與京津的合作也日益廣泛。目前,與京津重點院校合作項目16項,北交大海濱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學院、北師大渤海新區附屬學校在滄州正式招生;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謀劃在中捷高新區建設“北航教育園”,與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達成合作辦學意向,擬成立“中捷飛行學院”;滄州各大醫院還與解放軍總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天津腫瘤醫院等20多家京津知名醫院開展醫療合作,合作項目達66項;滄州始發直達北京的高鐵“滄州號”已通車運營;總投資39.5億元的新加坡(滄州)國際文化教育城項目正式簽約,將建設從幼兒園到學歷教育,包括大專、高級大專、職業培訓等完整的海外名校教育體系;與天津美院合作,聯合打造集精品藝術展覽及收藏、藝術教育創作及培訓研修、藝術品拍賣及交易、產業孵化及辦公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天美文化創意產業基地……
積極融入、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眾多企業、項目的入駐,為滄州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
滄州有信心、有能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大有作為,這份信心源于省委、省政府的強力支持,源于滄州得天獨厚的優勢
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機遇最為寶貴,機遇稍縱即逝。省委書記趙克志指出,抓住用好機遇,推動協同發展,我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面對機遇,滄州有信心、有能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大有作為。這份信心源于省委、省政府將滄州作為河北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增長極的強力支持,源于滄州擁有沿海臨港、土地、交通等得天獨厚的優勢。
滄州的區位優勢,是滄州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在河北487公里的海岸線中,滄州占130公里,與唐山、秦皇島共同位列《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中重點打造的增長極。而這一規劃,已于2011年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隸屬于滄州的黃驊港,位于渤海灣穹頂處,不僅是距山西、內蒙古、陜西、新疆等資源富集區域最近的出海口,而且周邊有大量鹽堿灘涂等工業用地,為滄州打造沿海臨港經濟提供了寬裕的發展空間。
滄州的交通優勢,為滄州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便捷。京滬高鐵開通后,滄州到北京51分鐘,到天津22分鐘,位于首都一小時生活區內;域內還有京滬、京九、朔黃、邯黃、黃萬等鐵路及京滬、大廣、津滄、保滄、廊滄、津汕、沿海七條高速公路穿過。便捷而四通八達的交通條件,使滄州得以最大限度地對接臨港經濟,更從物理空間上縮小了與京津的距離,對吸引人才、聚攏資源意義重大。
滄州的資源要素、產業基礎,為滄州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滄州沿海有200多萬畝適宜發展現代制造業和物流業的鹽堿灘涂,這些不能種莊稼的土地,“種工廠”卻很適宜。滄州已形成石油化工、管道裝備及冶金、機械制造等主導產業,擁有北汽、中國一重、華北石化千萬噸煉油質量升級、中海油中捷石化等一批央企項目;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達12個,超50億元的達20個。在產業鏈條上,滄州的主導產業都與京津地區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形成了比較明確的分工。
沿海優勢、區位條件、交通優勢、產業基礎……各方面疊加的多層次優勢,使滄州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底氣更足。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突出抓好“五項對接”,更好地對接京津、借力遠航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下功夫做好一些管當前、利長遠的基礎性工作。省委書記趙克志專門指出,要做到“三個精準”,即精準確定功能分區、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精準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
伴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全面實施,滄州在迎接重要機遇的同時,也在不斷適應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不斷優化自己,以更好地融入其中、借力遠航。
如今,滄州正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速在促轉型中謀跨越,在優化產業布局中主動對接京津:推動京津需要轉移的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等產業向沿海地區集聚,支持京津大型企業參與東部沿海地區開發建設,共建臨港產業基地。同時,鼓勵企業在京津建立研發機構或引導企業與京津科研院所、高校聯合建立研發機構或技術服務平臺,加強京津冀內各市(區)科技創新開放與共享,建立健全跨區域創新服務平臺與運行管理模式。
與此同時,滄州正著力抓好“五項對接”,強力推進環境建設,用環境的持續優化,促進對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為京津產業轉移提供可靠保障。
——以打造新型工業化基地為目標,突出抓好產業項目對接突出抓好產業項目對接。重點抓好石化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擴能工程,加快激光技術研發、應用,帶動管道裝備、汽車模具、五金機電、電子機箱、包裝機械等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同時,以北京現代和北汽微車、海興核電和核燃料產業園、北京生物醫藥產業園、中捷通用航空城和北航科技產業園等為龍頭,不斷發展壯大汽車制造、清潔能源、生物醫藥、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加快滄州“五個產業之城”(即汽車城、石油化工城、管道裝備城、生物醫藥城、核能產業城)建設。
——以打造科技創新成果最佳轉化基地為目標化基地為目標,突出抓好科技人才對接。出臺《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實施意見》《關于鼓勵和支持人才創業十條措施》等多個文件,鼓勵企業與京津院所開展科技人才合作。以渤海新區為主戰場,滄州專門設立了人才發展基金,高層次人才來渤海新區創業,可獲得無償提供的100萬元啟動資金;對投資建設創新型、科技型、事業型項目者,優先支持1000萬元貼息貸款。同時啟動實施“六個一”人才計劃,爭取五年內在渤海新區形成“一百名專家教授、一百名博士、一百名高等技術人才、一百個創新創業團隊、一千名碩士、一萬名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生”的人才規模。依托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大學等,建立省級院士工作站10個,引進院士20余名,先后承擔863、973國家科技支撐、先導科技專項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科技項目。中科院李振聲院士牽頭實施的“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使河北、遼寧、山東、天津部分地區中低產田平均增產20%以上,到2020年預計可增糧100億斤。依托國家鋼鐵研究總院、中油管道科學院等科研單位,建立“河北省管道裝備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動管道產業向高端、綠色發展。
——以建設沿海率先發展區為目標,突出抓好沿海區域對接突出抓好沿海區域對接。加快推進渤海新區與天津濱海新區的合作,重點圍繞石化、汽車、冶金裝備、生物醫藥、海洋經濟等產業,積極謀劃建設一批與濱海新區合作的重大項目,培育濱海新區南部產業承接和支撐基地,努力形成上下游配套協作的沿海產業帶。探索港口一體化發展,推進與天津、唐山合作發展大宗港口物流和臨港產業,加快培育一批臨港和內陸物流園區。借勢天津自由貿易區,加快黃驊港保稅區建設,并爭取早日獲批,逐步向天津自由貿易區和濱海新區功能拓展區方向發展,最大限度享受各方面優惠政策。
——以建設京津冀都市圈最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宜業城市為目標,突出抓好城市發展對接對接。積極承接北京功能疏解,做強產業、做美生態、做好文化,提升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水平。相繼建成獅城公園、名人植物園、千童公園、運河景觀帶、滄州規劃館、滄州文廟等城市景觀,以及滄州體育場、滄州體育館、游泳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化體育場館,使現代化沿海城市的功能和品位得到完善提升。同時,著力建設“生態之城”,開展“綠色行動三年計劃”“環境治理攻堅行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市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等活動。今年起至2017年,重點實施企業污染治理、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優化、揚塵污染整治、機動車污染控制、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等工程,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以建設海陸空立體交通樞紐為目標為目標。突出抓好交通道路對接突出抓好交通道路對接。充分利用黃驊港口岸綜合港區擴大開放獲批契機,大力發展專業化煤炭、原油、礦石、集裝箱碼頭,不斷增強港口通關服務能力及效率,推進與縱深腹地的海鐵聯運,大力發展“無水港”,實現“無縫銜接”,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綜合大港。主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動石衡滄港、京滄港、環渤海城際鐵路和京衡、邯黃客運專線5條鐵路的前期工作。扎實推進邯港、曲港、任德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大京滬高速公路滄州至冀魯界段等工程建設力度,加快啟動任丘、肅寧、中捷通用機場前期工作,謀劃建設滄州支線機場,努力將滄州打造成環渤海區域海、陸、空運輸較為發達的樞紐城市。
在此基礎上,以吸引京津央企總部、跨國企業集團總部等來滄發展為目標,著力打造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良好平臺和環境。傾力打造“渤海新區新型工業化基地、滄州現代汽車產業基地、任丘石化產業基地”三大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平臺。同時,以任丘開發區入圍京南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區核心區為契機,推進京南G45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區建設,突出抓好高新技術產業倍增、創新型企業主體培育、科技型園區建設提升三大工程。在現有22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基礎上,力爭到2020年,全市主營業務收入超500億元的園區達到6個,超1000億元的園區達到4個。
此外,滄州還設立了1000萬元的全民創業資金,并以每年5%的幅度遞增,各縣(市)則分別設立不少于200萬元的創業資金。大力推進深化改革、簡政放權,為加強與京津對接合作提供快捷高效的發展環境。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由449項精簡到196項,精簡率達56.3%;推行并聯審批,優化再造內部流程,實現由“一個項目跑多家部門”到“多個部門協同服務”的轉變。去年6月,在全省率先實行投資主體零限制、注冊資本零首付、登記服務零收費、名稱登記零門檻、經營范圍零約束、審批發照零障礙為內容的“六個零”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了滄州人民的創業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