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擁堵、資源短缺、住房緊張……隨著“城市病”的日益加劇,城市如何發展,開發邊界在哪,人口又如何控制?昨日,《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 (2001-2020年)》(2014年修訂版)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雖然是局部調整,但每個“筆 觸”,都能體現杭州為破解這一難題而做的努力。
修改后的杭州城市發展目標是,以美麗中國建設的樣本為目標,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山水旅游資源優勢,發展科教事業,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際重要的旅游休閑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撤銷塘棲組團、新增瓶窯組團:九堡劃入主城
杭州目前的城市結構是“一主三副六組團”,修改后總規將保持不變,但對主城、副城和組團范圍進行了優化調整。
修改后,“一主”為主城,“三副”為江南城、臨平城和下沙城,“六大組團”為余杭組團、良渚組團、瓶窯組團、義蓬組團(大江東新城)、瓜瀝組團和臨浦組團。
與之前相比,撤銷了塘棲組團,增加了瓶窯組團。塘棲調整到臨平副城,這就意味著將可以享受更多公共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瓶窯原來只是良渚組團中的 一個功能區,現在單獨成立組團,成為區域中心。下沙副城中,原來的九堡和喬司被劃出。九堡劃入主城,喬司劃歸臨平副城。據介紹,這是為管理升級作出的改變。
為了讓市民的生活更為方便,此次還規劃了多個層次的城市中心,來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包括兩個城市主中心:延安路及近湖地區和錢江新城及錢 江世紀城,前者功能定位為商業、旅游、行政、金融,后者定位為行政、商務、商業、金融、文體;還有6個城市副中心:江南副中心、臨平副中心、下沙副中心, 以及此次規劃修改中新增的大江東副中心、未來科技城副中心和城北副中心,另還有8個主城次中心和9個地區次中心。
人口控制目標:2020年市區常住人口745萬
這次總規修改,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嚴格空間管制和規模調控,劃定了適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其中55%的面積為禁建區,主要是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區、生態公益林等。
其次,還明確了城市發展規模: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000萬人左右,市區常住人口規模為745萬人左右,市區城鎮人口規模678萬人。鼓勵人口從主城向副城、組團疏解,計劃將外圍組團人口比例從不足10%提高到24%。
未來,杭州市的新增建設用地,也將向副城和組團傾斜,重點滿足大江東、城西科創產業集聚區、之江文化大平臺等建設和重大民生工程的需要。
為吸引人口疏解,規劃將引導醫療、文化、教育資源向副城和組團布局。比如,城西的未來科技城,要新建浙大國際醫學中心暨浙大一院余杭院區,學軍中學也計劃在此設立分部。
2020年前后建成5條地鐵線路
修改后的總規,依然將公交都市作為發展目標,重點建設地鐵網、快速路網和快速公交網3張網。
其中,規劃軌道交通10條線,共376公里。2020年前后,建成1、2、4、5、6五條線路組成的190公里的軌道交通骨架網絡,軌道交通分擔率占城市總客運量的20%以上。
在城市軌道交通的基礎上,規劃建設8條城際軌道線路,并與城市軌道線路連接,連接的城市分別是海寧、桐鄉、德清、安吉、臨安、富陽-桐廬、諸暨、紹興。其中,富陽-桐廬、臨安、紹興、海寧這4條線路的建設會比較快,另外4條是遠期目標。
此外,還結合杭州都市圈發展,增加環線高速公路,延伸、加密高速路網。同時,強化三副城和六組團聯系,增加吉鴻路-紫金港隧道-紫金港路-紫之隧 道-之浦路和頭蓬路兩條快速路,前者從杭長高速紫金港互通一路往南,一直到錢塘江邊,通過之江大橋與彩虹快速路連接,目前已在建設中。頭蓬路位于義蓬組團 (大江東),主要用于連接義蓬、瓜瀝組團和江南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