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柳河縣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山葡萄酒產業定位為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提出了打造“通梅公路30公里山葡萄產業發展走廊帶”發展目標,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全縣山葡萄酒產業快速發展。從2010年到2014年年末,全縣山葡萄種植基地面積從2.45萬畝發展到3.2萬余畝,帶動農戶3100余戶。預計到2016年,可實現年產山葡萄汁3萬噸,山葡萄實現產值約1.08億元,帶動農戶實現增收約4500萬元。
加大種植基地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原料保障。2008年以來,該縣堅持“因地制宜、適度發展、量力而行”的原則,出臺鼓勵政策,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北冰紅等冰葡萄種植基地。在資金籌措上,堅持多元化投入。首先,加大財政投入。對發展面積達到要求、符合縣發展山葡萄種植基地驗收標準的企業,縣政府連續三年給予每畝500-700元資金補貼。其次,協調貸款投入。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協調金融部門為農戶貸款,對信譽好的企業和農戶因抵押物不足的,由政府出面提供擔保。三是企業和農戶共投。企業和農民簽訂種植合同,雙方共同投入,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種植發展模式。在種植技術上,強化標準規范種植。對基地地塊、發展品種、栽植規格、田間管理等均做了詳細的規定,通過完善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網絡,發放技術手冊、召開現場會、中心戶帶動及外出參觀學習等多種方式,向種植戶宣傳和傳授技術及管理知識,確保山葡萄種植標準化、規模化、規范化和綠色無害化。
加大固定資產投入,為產業發展提供硬件保障。在科學制訂產業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出臺鼓勵引導政策,扶持企業加大固定資產投入規模與力度,積極進行廠房改擴建、異地遷址重建和機器設備更新換代。對骨干企業,以打造“通梅公路沿線30公里山葡萄產業帶”為目標,支持其在通梅一級公路沿線遷址重建,積極借鑒其他產區發展經驗,圍繞未來發展方向,引導企業建設集山葡萄種植、山葡萄酒生產銷售和休閑觀光、文化推廣于一體,能夠體現山葡萄特點的新型企業,不求“大而全”,突出“特而精”,著重發揮產業特色。目前,通梅一級公路沿線建成、在建的企業共有十余戶,對遷址重建和改擴建等投入較大、存在資金困難的企業,縣政府積極幫助其協調貸款。
加大產區宣傳推介,為產業發展提供市場保障。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宣傳原則,積極組織本地企業外出參加相關考察學習,參加國內外各種展會和行業內各類比賽,突出宣傳山葡萄酒“民族、特色、差異化”特點,集中展示山葡萄酒特色品牌。2012年,經過3年時間反復洽談,與北京匯源集團在北京成功舉行匯源龍韻酒莊5億元投資項目簽約儀式。其中一期項目投資2億元,建設集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及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葡萄酒莊,種植葡萄5000畝,年產葡萄酒3000噸;二期項目投資3億元,建設葡萄汁及葡萄皮渣深加工項目,年產濃縮葡萄汁10000噸。項目全部達產達效后,年可實現產值6億元、稅金9000萬元。目前一期建設項目已完成50%,預計2015年年末建成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