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和載體,對推動專業化分工協作、有效配置生產要素、降低創新創業成本、節約社會資源、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多年的努力,西安市渭北工業區產業集群已有一定發展,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但目前渭北工業區產業集群發展總體水平還不高,亟待提升發展能力。
培育和發展渭北工業區產業集群,必須結合渭北工業區產業特點,從西安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及渭北工業區的基礎及特色出發。
一、在形成機制上,政府調控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內源性和外源性相融合,突出創新驅動力
國內其他地區的經驗表明,在沒有政府力量介入的情況下,產業集群的發展極有可能會走入鎖定的陷阱。因此,渭北產業集群的發展需要政府根據我市經濟發展趨勢以及特點制定科學的規劃,在規劃的指引下推動產業集群健康穩定的發展,以防止陷入鎖定陷阱。
必須指出的是,政府的作用雖然很重要,但政府始終是發揮引導作用,不能代替產業集群的自組織、自增強機制,政府的作用必須控制在絕對必要的范圍內,并克服政府職能的越位、錯位和缺位。在發展產業集群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即堅持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主導作用,通過市場機制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企業集中,提升產業高度,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渭北工業區產業集群形成過程中,以國有大中型企業為主、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集群,或從外部招商龍頭企業形成的集群,往往需要政府推動,形成外源性產業集群;而以中小企業為主的集群,則多是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自發形成內源性產業集群。外源性產業集群需要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加強產業集群的自組織機制和自我發展能力,避免出現產業集群運行效率低下的情況;內源性產業集群需要政府引導中小企業群體避免功能性鎖定、結構性鎖定、認知性鎖定所產生的競爭優勢剛性,引領產業集群向高端市場拓展。內源性和外源性兩類不同產業集群共同發展,才能全面促進渭北區內產業集群發展。
二、在發展模式上,立足中-衛型產業集群并兼顧網絡式產業集群
渭北工業區產業集聚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縱向分工、橫向集聚”的特征。一方面由于道路交通,技術與工人等因素在渭北工業區內企業間形成了沿價值鏈的縱向分工;另一方面,由于勞動力市場共享、專業化供應商隊伍的形成以及知識外溢的影響,大量中小企業也選擇在渭北工業區集聚,從而在渭北工業區自發孕育出了中-衛型與網絡式兩種不同類型的產業集群態勢,并且相互促進,互為補充。要促進渭北工業區產業集群的健康發展,必須在中-衛型集群基礎上完善產業集群網絡結構,促進渭北工業區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促進渭北工業區生產的彈性化、專業化和精細化,加強渭北工業區對市場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構筑園區企業間跨鏈式競爭的基礎。
三、在產業組織形式上,重點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提高完善配套能力,延長優化產業鏈
由于產業集群中龍頭企業具有核心作用,發展產業集群的重點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缺乏“航母”級龍頭企業嚴重制約了渭北乃至西安市工業發展。因此,我們需通過兼并重組、招商的方式培育大型裝備制造業集團,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創新不斷增強競爭力,做大、做強。通過實現以龍頭企業為核心,橫向擴大配套中小企業數量并縮小配套半徑,縱向拉長上、下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
區內中小企業也急需大發展,不僅要增加數量、增強活力,還要解決普遍存在的缺乏產業聯系、配套能力弱的問題。中小企業配套能力的提高,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主動積極向龍頭企業靠攏,以獲取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此外,政府也要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在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支持,引導民營資金進入;同時,龍頭企業也可利用其技術優勢、人才優勢、設備優勢、信息優勢,對原有配套廠家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和支持,也可就近培育一批配套企業,從而提高本地配套率。
四、在產業配套環境上,側重專用基礎設施、現代物流、中介機構和產業氛圍等的培育建設
產業配套環境不僅影響產業集群的各項要素,也同樣影響產業集群的創新活動。產業配套環境包含了投資硬環境和軟環境兩方面。在硬環境方面,要重點加強專用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軟環境方面,則要重視中介機構的作用和產業氛圍的培育。
為了更好地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渭北工業區各組團在規劃建設專業化園區的時候,不能僅僅停留在通用性基礎設施的層次上,而是應該根據不同產業集群的具體要求進行專用基礎設施的研究和規劃,合理銜接公共基礎設施、園區(項目)專用基礎設施和生產輔助設施,以更具特色的差異性投資硬環境吸引裝備制造業企業入駐。
健全的現代物流,可以大幅降低流通成本,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國際貿易和交流的自由化與技術的快速升級,快捷及時和成本低廉的物流體系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支撐。渭北工業區要加強交通運輸儲配設施建設,最大限度地克服地理區位和交通條件的限制,形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聯結西部地區輻射全國的物流框架。
產業集群內的中介機構介于政府和企業之間,是企業的幫手、政府的助手,在市場運行中起著政府和企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是提高產業集群績效的關鍵因素。為加強產業集群內部的自組織,要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方式,大力發展服務型的生產力中心、技術信息中心、質量檢測控制中心等集群發展機構,建立法律、會計、仲裁、信息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自組織體系。
產業集群的形成需要一種追求創新、善待失敗,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產業氛圍。產業氛圍的形成有賴于區域內居民的文化水平、主流價值觀念以及社會關系網絡等。因此渭北工業區在發展產業集群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引導人們崇尚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敢于創新,同時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著力于規范市場行為,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逐步建設信用體系,營造一個有利于產業集群形成的產業氛圍。 (作者系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特聘專家、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