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三五”規劃如果將工業結構調整內容去掉,這涉及到產業政策要變革的問題。
與國家5年規劃對應,各個行業的產業政策,過去都對產量、技術、規模、集中度等規定得非常細致。此外產業指導目錄,甚至對各個行業鼓勵、限制、淘汰等也進行了詳細的說明,這些在將來都需要實施徹底改變。
江飛濤指出,產業指導目錄以后可能要取消,以后產業政策可以搞負面清單,也就是將禁止、限制等名單公布,但是也不宜擴大化。另外最核心的是,產業政策應該更多地注重環保、氣候變化,勞工權益的保護。此外對于創新環境和生態方面,應該做好服務。
“政府不是搞審批,而是做好維護市場秩序的工作,不是像過去搞”扶大限小“,使得企業具有強烈過度產能投資和規模擴張傾向。”他說。
中國水泥協會信息和傳媒中心副主任陳柏林指出,過去產業政策制定得很細,實際也很好執行。“目前大部分審批權限已經下放,未來如何在減少審批的情況下,做好監管,的確是個問題。產業政策怎么定,要研究。”
此前各地的投資目錄正在向負面清單轉換。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也強調,要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各類市場主體可依法平等進入清單之外領域。探索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北大副校長劉偉認為,政府應該以宏觀為主。在宏觀為主的條件下,宏觀量里兩個基本量,即總供給、總需求,政府預更多的是干預總供給,不要去干預總需求。